孙宝国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宝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招远
出生日期:1961年2月28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香料与香精》、《食品添加剂》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0年9月,考入北京轻工业学院(1999年建成北京工商大学)化工系精细化工专业。
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化工系教研室主任(1994年09月至1994年12月),化工系系主任(1994年12月至1997年04月),副院长(1997年04月至1999年06月)。
1986年9月,考上北京轻工业学院轻工有机合成专业在职研究生。
1989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9年6月,担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至2001年9月)。
2000年10月,考上清华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博士研究生。
2001年9月,担任北京工商大学副院长(至2014年8月)。
2003年1月,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6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9年12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12月,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2014年8月,担任北京工商大学校长(至2017年5月)。
2017年5
主要成就
孙宝国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宝国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中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中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
承担项目
孙宝国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
科技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孙宝国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97年 | 烷基2-甲基-3-呋喃基硫醚、二硫醚类香料的系列开发 | 省部级二等奖 |
1999年 | 重要香原料2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 |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咸味香精分会理事长 | |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合成香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精细化工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 |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 | |
2007年07月 | 北京日化协会理事长 |
2011年05月 | 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11年08月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委委员 | |
食品添加剂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 |
人物评价
孙宝国在食品香料香精领域做出了贡献。(科学网评)孙宝国有着过人的洞察力和把握时代趋势的能力。(孙宝国的导师梁梦兰评)
学术观点
孙宝国认为,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认识问题、标准问题、监管问题和技术问题。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有益无害;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需要,如果不使用食品防腐剂,许多食品很快就会变质;必须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区别开来;即便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合法使用,不能超范围、超量使用;并非国外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就可以使用;七是国家对食品添加剂品种的使用许可不是固定不变的。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大部分品种没有国家或行业产品质量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把双刃剑,合理、合法使用有益食品安全性的提高,违法使用可能危及食品安全。因此,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非常重要。从整体上看,我国食品添加剂新产品开发缓慢、产业技术水平低、集成度差,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制约了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孙宝国建议:尽快建立健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