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克斌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贺克斌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1962年8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0年9月,贺克斌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985年9月,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进行研究生学习,分别于1987年12月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学位,1990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8月,博士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90年8月-1992年11月)、副教授(1992年12月-1996年7月)、教授(1996年7月)。
1993年1月,前往丹麦技术大学环境工程系担任环境工程访问学者(至1994年1月)。
1996年1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环境研究中心担任环境健康访问学者(至1996年4月)。
1998年6月,前往英国利兹大学燃料与能源系担任燃料与能源科学访问学者(至1998年8月)。
2013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成立,担任实验室主任。7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2017年,当选北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贺克斌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与控制研究,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复合污染来源识别的多维溯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系统分析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新技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2001年6月,针对全球机动车排放和燃料技术标准与政策制定,贺克斌与全球18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在意大利共同提出了《贝拉吉奥准则》,并以此为标志,创立了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
2006年,贺克斌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气颗粒物碳质组分与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的支持。
2012年,贺克斌牵头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介质复合污染与控制化学”创新群体研究,多个团队从大气、水、土壤全方位全过程来研究雾霾污染发生规律。
项目承担
截至2013年,贺克斌承担多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项目名录: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2013-2016 | 机动车近排放口区域二次颗粒物生成机理研究 | 国家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1年6月- | 国际清洁交通技术委员会(ICCT)理事 |
—— | 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中心(CAI-Asia)理事会理事 |
—— | 全球排放研究计划(GEIA)中国工作委员会主席 |
—— | 全球能源评估研究计划(GEA)环境组组长 |
—— |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副主任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
—— | 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技术副总师 |
—— | 科技部“蓝天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
—— | 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等空气质量保障专家 |
2013年2月 |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
2016年12月 |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17年-2020年 | 中国生态发展论坛指导委员会主任 |
人物事迹
贺克斌院士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的研究,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复合污染多维溯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新技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他主持建立了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在线技术平台,为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在精细溯源和定量评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2017年,他担任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牵头指导2+26城市统一编制精细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牵头组织研究提出冶金、建材、燃煤、柴油机和VOC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方案,为秋冬季空气重污染科学应对发挥关键作用,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近5年实现35%以上的下降和北京实现58微克/立方米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核心专家,他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厦门金砖国峰会等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物评价
贺克斌主持建立了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在线技术平台,在动态排放清单技术领域成为国际引领的研究团队,为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在精细溯源和定量评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清华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