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吉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郝吉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梁山县
出生日期:1946年8月25日
毕业院校:辛辛那提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65年9月,郝吉明进入清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就读,1970年3月,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1978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核环境工程专业,就读研究生。1981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进入辛辛那提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就读。1984年10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12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至1999年7月)。1997年,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
1998年,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1999年,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成立,担任第一任院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大气污染防治)。
2006年3月,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成立,担任中心主任。
2007年4月,清华大学全球环境研究中心成立,担任中心主任。
2010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
2014年,当选为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理事会会长。
201
主要成就
郝吉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郝吉明致力于中国空气污染控制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划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被国务院采纳实施,为确定中国酸雨防治对策起到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中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
深入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中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2008年郝吉明作为领衔专家领导完成《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并获国务院批准。
时间 | 项目名称 | 获奖 |
---|---|---|
2009年 | 《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 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
2010年 | 《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2011年 | 《我国二氧化硫减排理论与关键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2015年 | 《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硝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5年- |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1999年01月- |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
2005年12月- |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06年06月-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
2006年08月- |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7年10月-2011年12月 | 清华大学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
2007年11月-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
2007年10月- |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
2007年11月- | 第四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 |
2007年- | 《环境科学学报》第6届编辑委员会学术顾问 |
2009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2010年12月- | 《中国环境科学》第6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 |
2011年01月- |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11年12月- | 清华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
2012年11月- | 佛山市环境保护委 |
人物评价
郝吉明在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排放控制策略方面的杰出工作而获得认可,他在发展和实施燃煤电厂,工业锅炉,车辆,燃料,甚至交通管理的排放控制方面的表现出杰出的领导能力。(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评)
郝吉明作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多年来在该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IBM全球杰出学者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