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法箴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法箴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莱州
出生日期:1935年5月13日
职业: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水产系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对虾养殖》《人工养殖对虾》《对虾幼体发育形态》
人物经历
1935年5月13日,赵法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过西镇(现莱州市三山岛街道)赵家村。
1949年,进入山东省立掖县中学(现莱州一中)学习。
1951年,进入烟台水产学校中专学习。
1954年8月,从烟台水产学校中专毕业,由于山东大学水产系扩招,学水产加工的赵法箴跨专业报考了水产养殖,通过考试,进入山东大学水产系(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养殖专业学习。
1958年8月,从山东大学水产系毕业后即分配至位于青岛的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1958年8月至1978年12月)、助理研究员(1978年12月至1982年12月)、副研究员(1983年1月至1988年9月)、研究员(1988年12月晋升)。
1967年9月—1988年6月,担任中新对虾养殖有限公司(新西兰)副研究员、技术经理。
1988年12月,担任黄海水产研究所养殖研究室主任、名誉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赵法箴科研成就
赵法箴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完成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并与他人合作完成对虾幼体发育生态研究,为对虾人工育苗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主持获得小面积对虾养殖示范成功的同时,取得中型和大型水面养殖对虾研究成功。20世纪70年代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对虾养殖高产试验和开发饵料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世纪80年代主持完成国家攻关项目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世界产权组织金奖,“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67年,赵法箴和同事加大捕捞网的网眼密度,清除蟹子幼体,虾苗成活率大幅度提升,解决了人工养殖的最大难题。
1979年底,在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上,赵法箴就对虾育苗攻关问题作了重点发言,提出用2—3年的时间,攻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关。
1980年,赵法箴联合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山东海洋渔业所等单位,对“对虾工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9年8月 | 中国水产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顾问 |
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 |
山东省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 |
青岛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 |
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常委 | |
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 | |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兼“生态学”分会副理事长 | |
全国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保护专家组成员 | |
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 |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人物评价
赵法箴为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工程院评)
根据赵法箴院士多年研究成果撰写的《对虾幼体发育形态》《对虾养殖》《中国对虾养殖与增殖》等论著,从亲虾培育、产卵孵化、幼体发育、健康苗种的培育到对虾健康养殖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中国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保持中国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