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颜龙安简介

颜龙安简介

淘名人 2024-01-21 07:45 热度:

颜龙安

颜龙安,1937年9月16日出生于江西萍乡,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名誉院长。颜龙安于1962年从江西农学院毕业,进入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工作;1970年至1977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技术员;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至1983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副局长;1978年至2003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至1995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1995年至1998年出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颜龙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萍乡市

出生日期:1937年9月16日

毕业院校:江西农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7年10月5日,颜龙安出生于江西省萍乡东桥乡边山村。

1952年—1955年,在江西省萍乡县一中初中学习。

1955年—1958年,在江西省萍乡市高级中学学习。

1958年—1962年,在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2年—1969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技术员。

1970年—1977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技术员。

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年—1983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副局长。

1983年—1995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

1995年—1998年,出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颜龙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颜龙安从1970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中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2年开始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高产技术研究,解决多项技术难题。1973年研究明确“野败”恢复基因的分布规律,1973年育成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1987年发现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1980年提出增大“三系”库容量的育种思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带领课题组选育出“献优63”、“新优752”、博优752等已大面积推广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颜龙安先后主编、参编《杂交水稻繁制学》等著作3部,发表论文40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颜龙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3年6月—1988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3月—199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5月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


国家科委发明奖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


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水稻专家组成员


中国种业集团公司技术顾问


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92年,颜龙安因为脑部长了一个鹅蛋大的瘤子,突然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在萍乡确诊后,医生建议他尽快到北京做手术。颜龙安打着点滴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但他仍时刻关心家中的谷子。

人物评价

颜龙安是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有“杂交水稻之母”之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评)

颜龙安是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先行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