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怀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向仲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市武隆县
出生日期:1937年07月03日
毕业院校:日本信州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蚕丝生物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7年7月3日,向仲怀出生于重庆市武隆县涪陵城半边街。
1942年,涪陵遭受日机轰炸,向仲怀一家举家迁回了故土凤来乡,并开始求学生涯。
1946年,向仲怀考入涪陵敦仁镇第一小学高一,接着直接从高一跳级至高三,后考入涪光中学。
1954年,向仲怀以优秀成绩选送报考大学,如愿进入了西南农学院蚕桑系。
1958年,向仲怀从西南农学院本科毕业。
1959年3月,向仲怀作为四川省蚕病工作组成员被派往四川射洪县。
1980年,向仲怀考取留日预备生,并进行了一年多的日语培训。
1982年4月,向仲怀由教育部公派到日本信州大学留学,进行家蚕遗传育种研究。
1984年1月,向仲怀回国,进入西南农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教授(1987年晋升),蚕桑系主任。
1991年,向仲怀担任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院长(至1996年)。
1993年,向仲怀担任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5年,向仲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
主要成就
向仲怀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建立了家蚕基因的连锁检索与定位系统和涵盖各染色体的近等位标记系统;新发现W-5等20多个基因。研究发现四川省灾害性蚕病壁虱病病源,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主持育成优质高产蚕品种东钟×武七苏、日3×中5.6、夏芳×秋白3对,将L基因导入实用系统育成早期雌雄鉴别品种。
1959年,向仲怀深入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农村,研究发现四川省灾害性蚕病壁虱病病源,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
1960年以来,向仲怀一直从事家蚕基因资源研究,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建立了家蚕基因的连锁检索与定位系统和涵盖各染色体的近等位标记系统;新发现W-5等20多个基因;主持育成优质高产蚕品种东钟×武七苏、日3×中5.6、夏芳×秋白3对,将L基因导入实用系统育成早期雌雄鉴别品种。
2003年,向仲怀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框架图覆盖了家蚕基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3年03月至1998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97年01月至 | 国务院第四、五届学位委员会委员、畜牧学科评审组召集人 |
1997年01月至2007年01月 | 中国蚕学会理事长 |
1997年01月至2002年01月 |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直辖市第一届)、名誉主席 |
1997年01月至2002年01月 |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委员(重庆直辖市第一届) |
1998年03月至2003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1997年09月至2002年11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01年01月至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
2002年01月至 | 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 |
2006年01月至 |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 |
2007年01月至 | 中国蚕学会荣誉理事长 |
四川省蚕丝学会名誉理事长 | |
中国遗传学会理事 | |
重庆市蚕业研究所所长 | |
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成员 | |
重庆市第一届、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 |
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
人物评价
向仲怀是国际蚕学界知名的科学家,对科技、教育和产业发展都做出了同领域的突出贡献,为振兴中国蚕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蚕丝产业,坚持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第一线忘我工作,为中国蚕业科学与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