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懋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汪懋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籍贯:广东省兴宁县(今兴宁市)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
毕业院校: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汪懋华,1932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1951年在兴宁一中高中毕业。
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机系,后经选派考取留苏预备研究生。
1958年10月,他赴莫斯科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学院,攻读农业电气化专业研究生学位。在前苏联著名的电力拖动与自动化学者纳扎洛夫院士指导下,完成研究生学位课程。
1962年6月汪懋华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到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作。
1984年至1990年任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现受聘为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和国内18所大学与研究院所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先后兼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科研处长、研究生部主任。
1985-2003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经、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农业工程学科的开拓者
1953年1月,汪懋华和同学37人在中央林业部安排下,来到华南农垦局下属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参加拖拉机垦荒,汪懋华第一次真正接触了现代大型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实践。
1985年2月,汪懋华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农业经济、农业工程”学科组召集人,随即参与了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及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研究。他多次主持了研讨会,在工作中紧密依靠老一代专家学者,团结中、青年学术骨干,根据国内外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了一个适于中国国情发展需求,与国际科技发展相接轨的完整的农业工程学科体系改革方案。
1997年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学科结构体系中的工科门类下属一级学科,涵盖着包括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4个二级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综合性学科。
农业电气化
社会任职
1962年6月,汪懋华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任教,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处长。1984年至1990年曾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1987年后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四、五届副理事长和六届以后名誉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和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
人物评价
汪懋华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农业工程专家和中国农业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评)
汪懋华院士是中国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专长于智能化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人民网评)
汪懋华是当代中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与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体系建立建设,发展和推进教学改革,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中国科技成果杂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