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荣廷昭简介

荣廷昭简介

淘名人 2024-01-21 11:45 热度:

荣廷昭

荣廷昭,1936年1月出生于重庆市璧山县,玉米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荣誉所长。1957年,荣廷昭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玉米遗传育种研究;1983年5月至1992年4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教研室主任;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1996年3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致力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作为四川农业大学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荣廷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壁山

出生日期:1936年1月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农学院(今四川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1936年1月5日,荣廷昭出生于四川省璧山县(今属重庆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家庭条件窘迫,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去世。为了供他上学,姐姐当了童工。后来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他才依靠公费得以继续学习。

1953年,荣廷昭被选送参加高考,顺利考取了四川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

1957年,荣廷昭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1959年10月,荣廷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玉米遗传育种及数量遗传学家杨允奎先生调任四川农学院院长之后,组建了数量遗传实验室(今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的前身)。跟着杨院长,荣廷昭与数量遗传和玉米育种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荣廷昭的研究受到很大冲击,一度被迫停止了教学科研工作,他的育种材料完全丢失殆尽,没有试验田,也没有科研经费。他与几位同事又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开始科研积累与奋斗。

20世纪80年代初期,荣廷昭刚恢复教师工作就和另两位同事主动向当时农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荣廷昭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据2020年2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显示,荣廷昭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中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多途径培育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了中国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选育了集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于一体的玉米自交系30余个和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种40余个,累计推广近亿亩,新增玉米40多亿公斤。此外,为解决在中国南方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所面临的饲料短缺矛盾,还培育创制出能提高与近缘属种远缘杂交结实率的新材料068,进而组配出生长繁茂,抗逆能力强,有的还具有多年生性能并具保持水土功能的新型饲草玉米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科研项目

据2020年2月四川农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荣廷昭于1995年1月担任四川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1997年1月至2002年9月担任中国农学会理事;曾担任成都科学研究院院长,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院士组副组长、四川省作物育种攻关专家咨询组组长、四川省作物学会荣誉会长。

社会评价

一刻立志,数十载奔波,他(荣廷昭)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在玉米遗传育种学研究上,用一个个成果回报着祖国。(新华网评)

作为资深农业研究者,荣廷昭身上有一股执着劲儿。(《四川日报》评)

除了在科研上取得巨大成果,荣廷昭一生情系三农,一切为了农民和农业着想。为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中国教育报》评)

荣廷昭是玉米行业奠基者,更是引领者。他高屋建瓴,抢占科学研究的制高点进行战略布局,以极具发展性的视野以及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推动着行业发展。(《南方农村报》评)

荣廷昭用自己的汗水为农民播种了希望,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农民的庄稼。这就是荣廷昭,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心系农民的科学家,一个用心血和汗水为农民播种希望的科学家。(《科技文萃》周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