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梵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秀梵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靖江市
出生日期:1941年5月19日
毕业院校:苏北农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1年5月19日,刘秀梵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
1960年9月—1965年7月,在原苏北农学院学习兽医专业。
1965年9月—1980年10月,在江苏农学院工作。
1980年10月—1982年11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兽医(生物技术)。
1980年10月—1986年4月,在江苏农学院工作。
1989年2月—1989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病毒分子生物学。
1990年10月—2007年10月,担任扬州大学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2年9月—1994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农业部ADOL实验室学习病毒分子生物学。
1993年10月—2001年10月,担任扬州大学江苏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5年1月—1998年8月,担任扬州大学动物医学系主任。
1998年8月—2004年1月,担任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
1999年11月—2006年6月,作为访问学者
主要成就
刘秀梵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刘秀梵在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机理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研制出用于禽流感(H9N2亚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和新城疫等疫病预防的7种新型疫苗,取得了新兽药证书 (其中两个为一类新兽药证书),并在全中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
截至2005年5月,刘秀梵先后承担"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以及一批部省级科研项目,并取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动物疫病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中取得多项重要创新研究成果,研制出针对重要病原体的单抗100多种,建立了快速诊断检验的新方法,研制出马立克氏病2+3型双价活疫苗等5种新疫苗,取得国家新兽药证书,已批准工业化生产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累计使用150亿羽份以上,产生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中国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
社会任职
刘秀梵担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全国委员(2008年3月—201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1993年3月—1998年3月),江苏省政协常委(1988年1月—1992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分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届国际马立克病研讨会国际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江苏分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第五届科技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第1—2届)委员,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1—4届)副理事长,农业部生物技术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业部教学(教材)指导委员会兽医学科组委员、副组长。
人物评价
刘秀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带领团队始终站立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一线,刘秀梵带领团队潜心禽病防控研究,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先后研创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中青在线评)
刘秀梵是中国著名动物传染病学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