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瑞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景瑞
别名:Jing-rui Da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
出生日期:1934年09月01日
毕业院校:北京农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研究方向:玉米育种、玉米基因工程、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
任职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人物经历
1934年9月1日,戴景瑞出生于辽宁省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县蓝旗堡村。他4岁随父迁居海城镇,5岁开始认字,8岁上小学,小学三年级时就读完《水浒》全传。由于家庭经济生活极不稳定,他时读时辍,勉强读完高小。
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父亲有了稳定的工作,戴景瑞才有条件继续学业。
1949年春,戴景瑞考入营口市联中,并申请到甲等助学金,住校学习,入学不久,他就成为营口市的第一批少年儿童队员,第二年由儿童队直接推荐为青年团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戴景瑞想要报名参军抗美援朝,终因年纪小而未能如愿。
1951年,戴景瑞进入海城县三中学习。初中毕业时,他又响应组织号召报名参加军校。由于当时他在班上年龄最小,学习成绩又最好,组织上还是将他保送上了海城高中。
1952年,戴景瑞刚满18周岁时,向组织提出了入党的申请,后因病休学一年而未果。
1955年,高中毕业时,戴景瑞是海城高中400名毕业生会考的第一名,在父亲的支
主要成就
戴景瑞期刊论文
近期发表的论文:
刘岩,王国英,刘俊君,彭学贤,谢友菊,戴景瑞,郭世伟,张福锁1998大肠杆菌gutD基因转入玉米及耐盐转基因植物的获得 中国科学(C辑) 28(6):542-547
周逢勇,戴景瑞,王国英,谢友菊,崔洪志,郭三堆 1998玉米自交系P9-10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科学通报 43(23):2517-2520
张宏,戴景瑞 1998 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及可育植株的再生 作物学报 24(4):497-502
戴景瑞 1998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前景及对策 作物杂志 5:6-11
吴敏生,戴景瑞 1998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 植物学通报15(4):68-74
戴景瑞 1998 发展玉米育种科学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作物杂志6:1-4
吴敏生,戴景瑞,王守才 1998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的初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3(5):97-100
曹永国,戴景瑞 1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6年01月— | 农业部科技委委员 |
1996年01月至2000年01月 | 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 |
1996年01月—2000年01月 | 国家农作物育种科技攻关项目顾问 |
1998年01月— | 中国农学会高级会员 |
个人生活
戴景瑞的父亲大学肄业,终生任中小学教师,有正义感和爱国心;母亲农家出身,心地善良,勤劳节俭。
人物言论
2010年3月5日,戴景瑞院士说,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使新的品种增加一些传统育种技术解决不了的性状。
2010年7月,戴景瑞院士介绍说,虽然出于政治、经济、贸易和产业发展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不一致,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力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发展路线并纳入国家战略,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投入和争夺一刻也不曾放松。
2012年8月28日上午,戴景瑞院士说:“鹤壁市农科院我已经来过多次了,感觉这里一年比一年好,管理水平非常高,在全国都是一流的。近年来,鹤壁市农科院的玉米育种工作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培育的玉米新品种不断涌现。浚单20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面积已经非常广了,为我国玉米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鹤壁市农科院又推出了玉米新品种浚单29,并通过了国家审定,其抗病性、抗倒伏性比浚单2
人物评价
戴景瑞数十年如一日战斗在遗传学和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和教学的第一线。他作为中国玉米育种学科的带头人,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在转基因技术、玉米分子标记连锁的构建、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以及杂种优势机理研究方面均走在国内国内前列,将中国的玉米遗传育种学科从群体水平提高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