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孔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孔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
出生日期:1964年7月18日
毕业院校: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吴孔明就读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大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7年6月,就读于河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生部昆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7月至1992年9月,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2年9月至1994年9月,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昆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9月至1999年7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农业虫害系副主任。
1999年7月至2003年12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害虫系主任、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3年12月至2006年1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行政工作)。
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其间: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
主要成就
吴孔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孔明长期从事农业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工作,对棉铃虫等重大农业害虫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棉花等作物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吴孔明在Science、Nature、PNAS等SCI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吴孔明先后主持科技部、农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创新群体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课题。
科研成果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吴孔明先后有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时间 | 项目 | 奖项 |
---|---|---|
2007年 | 棉铃虫区域性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棉铃虫对Bt棉花抗性风险评估及预防性治理技术的研究 |
社会任职
时间 | 职务 |
---|---|
1997年7月—2003年12月 |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2001年9月—2003年10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2003年12月—2012年11月 |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2004年10月—2009年10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2009年10月—2013年10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12年3月—2017年4月 |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13年10月—2017年11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16年8月— | 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7年4月— |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17年11月—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20年12月— | 山西农业大学特聘教授 |
2021年12月— | 第六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22年 | 中共二十大代 |
个人生活
学业情况
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固始县的吴孔明,幼年时感到的多是贫穷和落后。他作出决定,一定要用知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报效国家。在出身农民的父母亲的影响下,他怀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与生俱来的深厚情感,立志进入农业行业。
人物评价
吴孔明严格反复验证自己的假说和设想,不断地取得研究发现和理论突破,迈上一个又一个科学进步的台阶;他严谨谦虚却又不失诙谐风趣。作为一名国家级学术创新带头人,他率领学科团队不断地探索认识未知世界,不断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努力把科学技术发现和发明转化成社会生产力,造福于国家和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
吴孔明创建的基于生物技术发展的农业害虫与转基因抗虫植物互作关系研究平台和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昆虫雷达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平台,已成为农业昆虫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中心,促进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害虫防治的科技创新,为中国重大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和植保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