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汉中简介

王汉中简介

淘名人 2024-01-22 07:30 热度:

王汉中

王汉中,1963年12月27日出生,湖南涟源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油菜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专家。王汉1980年至1990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2014年12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重点围绕油菜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优良基因的发掘、高效育种技术的建立、优质高产高油多抗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开展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汉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27日

毕业院校:华中农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4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

出生地:湖南涟源

人物履历

1963年12月27日,王汉中出生于湖南涟源。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王汉中在华中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

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任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90年7月至1994年8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育种室干部、副主任。

1994年8月至1999年6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

1999年6月至2004年4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

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年4月至2014年12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2014年12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2021年5月28日,任农业农村部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王汉中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根据2020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官网显示,王汉中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重点围绕油菜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优良基因的发掘、高效育种技术的建立、优质高产高油多抗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开展工作。

承担项目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和课题20余项。

科研获奖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获奖年份

奖项级别

获奖项目

2014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种技术及应用

2008年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双低早熟高产广适性杂交油菜中油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

2006年

国家科学技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兼任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973项目“油菜高产油量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首席专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理事等职务。

2022年6月,担任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第五届常委会副主任。

个人生活

“油菜梦”

1980年,王汉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师从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油菜遗传育种学奠基人刘后利教授。“接触后我发现,油菜真的是一种神奇的作物,它的花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它的茎可以吃,它的籽可以榨油。慢慢地,我开始迷恋上这个全身是宝的油菜了。”王汉中说。

人物评价

王汉中是中国著名的“油菜院士”。为提高中国油菜双低率、含油量和产量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还领衔了中国油菜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创建和示范,在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的基础上使油菜每亩增效20%以上,推动了中国油菜向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发展。他潜心油菜科研数十年,带领团队开展从理论、技术、产品到成果转化的链式创新,先后实现了双低油菜品种多抗、高油和高产的三次跨越,为提高中国油菜抗性、含油量、产量和品质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经济日报评)

王汉中为提高中国油菜双低率、含油量和产量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王汉中还领衔了中国油菜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创建和示范,在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的基础上使油菜每亩增效20%以上,推动了中国油菜向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发展。(科学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