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启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唐启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3年12月25日
毕业院校:黄海水产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
代表作品:《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咨询研究报告》
个人经历
1943年12月25日,唐启升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
1961年,唐启升毕业于黄海水产学院。
1981年至1984年,唐启升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
1994年6月至2008年1月,唐启升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
1994年起,唐启升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唐启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唐启升受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2011年,中国首个碳汇渔业实验室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挂牌成立,唐启升担任实验室主任。
2015年,唐启升受聘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成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唐启升开拓了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唐启升重视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推动大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发展,参与国际海洋生态系统重大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开拓了中国大海洋生态系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在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远洋渔业、养殖生态等方面有多项创新性研究。
唐启升参与发展战略咨询研究,提出了“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渔业提升为战略产业”、“加大加快南极磷虾资源规模化开发”、“大力推进盐碱水渔业发展”等院士建议10余项,得到国家领导和有关部委的重视与采纳,促成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个国家文件的发布。
唐启升致力于总结和发展因地制宜、特点各异的新生产模式,包括形式多种多样的健康、生态和多营养层次的新生产模式,探讨发展以养殖容量为基础
社会任职
唐启升现任职务
任职机构 | 职务 |
国际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科学指导委员会 | 委员 |
国家863资源环境科学领域 | 专家 |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 委员及专业组组长 |
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专家委员会 | 委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学部 | 专家咨询组委员 |
中国水产学会 | 理事长 |
联合国海委会大海洋生态系咨委会 | 委员 |
水产学报 | 副主委 |
中国海洋大学 | 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 | 委员 |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 副主任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学委会主任、名誉院长、水产学科首席科学家 |
黄海水产研究所 | 学委会主任、名誉所长 |
国家973计划资源环境科学领域 | 专家咨询组组长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 理事会成员 |
山东省人民政府 | 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 |
参考资料: |
唐启升曾任职务
任职机构 | 职务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副主席 |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席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顾问 |
全球环境基金会 | 顾问团核心成员 |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 | 学术局成员 |
参考资料: |
人物评价
唐启升院士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学术意义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成果,为中国渔业科学与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和生态系统水平海洋管理基础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唐启升院士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发扬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评)
唐启升院士笔耕不辍,身体力行,奋斗在推动中国渔业绿色发展的一线,这样一位把个人的科学兴趣与创新才能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具有“前瞻性”、“学识广”、“谋大局”的战略科技大人才,是中国渔业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评)
唐启升院士从事科学研究50余年,不仅从一个侧面是对黄海水产研究所发展与成就的系统总结,是对珍贵学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更是对老一辈科学家敢于创新、甘于奉献、乐于互助、善于团结精神的继承和弘扬,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国海洋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