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胡培松简介

胡培松简介

淘名人 2024-01-22 14:55 热度:

胡培松

胡培松,1964年5月出生,浙江桐庐人,水稻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胡培松于198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学专业;200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6年6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长期从事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胡培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桐庐分水镇后岩村

出生日期:1964年5月

毕业院校:南京农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4年5月,胡培松出生于杭州桐庐分水镇后岩村。

1979年至1982年,就读于浙江省桐庐分水中学(已更名为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

1982年至1986年,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至1991年,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9年至2002年,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6年6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其领衔的“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团队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业科技杰出人才资助。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胡培松挖掘创制了Jefferson、D50等品质改良骨干材料,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实践。他创建了品质育种高效技术体系,截至2020年7月,他已育成优质专用品种53个,其中中香1号、中鉴100、中嘉早17等主导(推)品种12个,累计推广1.63亿亩;克隆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水稻品质基因5个。

承担项目

截至2022年9月,胡培松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浙江省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

学术论著

截至2022年9月,胡培松发表SCI论文70余篇。

专利产权

截至2022年9月,胡培松已获发明专利29项、新品种权18项。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2年9月,胡培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0余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胡培松教导年轻科研人员,科研需要长期性,科研工作者要对自身从事工作存敬畏之心。在日常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职务

2020年7月2日

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校外兼职指导教师

2023年至202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农业界)

202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

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会长

/

浙江省水稻产业创新服务技术平台主任

/

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功能实验室主任

/

中国-IRRI水稻品质与营养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

国际杂交稻联盟(HRDC)专家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胡培松身上有着一种特质,这种特质是俯首田间数十载,万里挑一选良种的专注与刻苦;更是深深的农业情怀,这情怀更是为着国人“吃得饱”“吃得好”而生的信念。(《浙江日报》评)

30年(1991年至2021年)坚持守望,嫩绿与金黄在稻田里交替不息,胡培松没有辜负这片稻田,稻田也没有辜负他,他通过育成优质专用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国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双季稻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民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