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连阳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柏连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7年12月2日
毕业院校:湖南农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
人物经历
1967年12月2日,柏连阳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
1984年至1988年,在湖南农学院学习植物保护,大学本科毕业。
1988年7月至1992年9月,分配到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
1992年9月至1994年10月,担任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在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任教。
1995年9月至1997年1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助理。
1997年9月至2000年12月,在湖南农业大学在职学习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1年6月至2003年1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办产业处处长。
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校办产业处处长兼党总支书记。
2003年12月至2009年4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担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10年
主要成就
柏连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在杂草化学防除的研究方面
柏连阳针对除草剂不合理混用(混配)给作物造成药害,尤其是隐性药害,开展了“芽前水田除草剂混用对水稻安全性的联合作用与机理研究”,提出“芽前水田除草剂混用对水稻安全性联合作用的类型及其评价体系”,并揭示形成机理,同时还开发出一批具解毒效应的组合,该项成果为除草剂混用(混配)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化学农药科学混配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截至2013年4月,柏连阳主持开发混配农药新产品6个:35%丙·苄可湿性粉剂,23%异丙·苄可湿性粉剂,15%乙苄可湿性粉剂,25%毒磷乳油,40%二氯·苄可湿性粉剂和30%毒·灭乳油,均已获得农业部批准登记;对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ct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chioride,简称1831)在防治柑桔矢尖蚧、十字花科作物小菜蛾和水稻稻瘟病等多种作物病虫害进行了研究,并形成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任职机构 | 职务 |
---|---|---|
2017年11月9日至2021年12月28日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 副理事长 |
2021年12月 |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副主席 |
湖南省农学会 | 理事长 | |
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 | 副理事长 | |
湖南省昆虫学会 | 副理事长 | |
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 | 副理事长 | |
湖南省植物病理学会 | 常务理事 | |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试验除草剂项目 | 技术负责人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外围评审专家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1967年12月,柏连阳出生于祁阳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跟着父亲干农活。
年少立志
柏连阳经历过每天放学后下田徒手拔草的疲惫,目睹过因病虫草害暴发导致颗粒无收后全家人的心酸,体会过喷上小小一瓶盖农药就能挽回成片田地收成的喜悦,1984年,年仅16岁的柏连阳就考上了大学。在那个学农不被看好、工商业才是“香饽饽”的年代,他执着地想要当一名“植物医生”。
人物评价
柏连阳为推动杂草学科发展和植保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祁阳市委、祁阳市人民政府评)
柏连阳是杂草防控专家,为促进湖南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和粮食丰产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株洲日报评)
柏连阳30余年专注草害防控,为百姓“一桌菜”安全保驾护航,他不惧困难、无畏险阻,只为找到更好的方式防控草害,让农作物健康生长,让农民享受丰收喜悦,让百姓吃上更安心的饭菜。(湖南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