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庄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省奉化市
出生日期:1935年1月17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5年1月17日,庄辉出生,浙江省奉化市人。
1955年9月至1961年7月,在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学习公共卫生,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61年9月至1962年12月,在中山医学院工作。
1963年1月至1979年12月,在北京医学院工作。
1980年1月至1989年4月,在北京医科大学工作。
1980年3月至1982年6月,赴澳大利亚费尔菲尔德医院病毒科作访问学者。
1989年5月至1992年9月,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作。
1992年10月至1995年11月,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1993年2月至1993年8月,赴澳大利亚费尔菲尔德医院病毒科作访问学者。
1995年12月至2000年1月,担任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系系主任。
1999年7月至1999年12月,赴在澳大利亚西北医学中心作访问学者。
2000年1月,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微生物学系教授。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
主要成就
庄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庄辉首先证实中国存在流行性和散发性戊型肝炎;在中国国内首先建立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猕猴动物模型;研制成功“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胶体金试纸条” 和“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 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首先从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证实中国存在庚型肝炎(庚肝) 病毒感染,以及单采浆供血员中存在丙型肝炎流行。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7月,庄辉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50余篇,主编专著3册,参加编写英文专著5册,中文专著30册,译著1册。
出版日期 | 名称 | 出版社 |
---|---|---|
2005年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 科学出版社 |
2007年 | 《医学微生物学》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9年 | 《病毒性肝炎诊治新进展》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年 | 《话说肝病》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1年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显示,庄辉于2003年、2011年获美国专利和中国专
社会任职
庄辉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免疫控制乙型肝炎专家委员会委员,亚太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CEVHAP)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三届和第四届主任委员以及名誉主任委员,以及《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和《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主编,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专家,亚太地区肝病学会理事,国际疫苗研究所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国家药典委员会、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理事,日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客座教授(1991年5月至8月)等职。
人物评价
庄辉院士推动了中国肝脏病学走向国际舞台。(中国工程院评)
庄辉参加工作近50年来,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爱国爱党爱人民,严谨治学、务实敬业、勇于创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堪称当代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庄辉不仅课堂教学出色,而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赢得了学生、同事以及学术界同行的信任和尊敬,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每个人,他从不争抢学术文章的署名,也不争抢科研奖项署名,相反,他总是推辞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誉,他谦逊、无私忘我、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周围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评)
庄辉,肝病防治领域的一名院士,矢志不渝的肝病斗士,他带领团队打响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中国肝病狙击战,他的人生角色就是在实验室、现场肝病防治以及健康讲堂之间转换,为防治肝病而不懈努力,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低调,倾心栽培后人,是年青一代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