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甄永苏简介

甄永苏简介

淘名人 2024-01-22 19:56 热度:

甄永苏

甄永苏,1931年11月10日出生于广东台山公益埠,籍贯广东开平,汉族,中共党员,微生物药与生物技术药物学家,肿瘤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甄永苏于1949年—1954年就读于中山医学院,毕业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54年—1962年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1962年—197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8年—198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79年10月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药理与实验治疗学系作访问学者;1981年—198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作访问学者;198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86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甄永苏主要从事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甄永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台山

出生日期:1931年11月10日

毕业院校:中山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抗体工程药物》、《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籍贯:广东开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31年11月10日, 甄永苏出生于广东台山。

1943年,入读于台山县风采中学。

1945年,入读于恩平县立中学。

1946年—1949年,就读于广东省立越华中学。

1949年—1954年,就读于中山医学院,毕业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1954年—1962年,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

1962年—197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8年—198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1979年10月,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药理与实验治疗学系作访问学者。

1981年—198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作访问学者。

198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86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甄永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甄永苏从事抗肿瘤抗生素研究与开发(争光霉素、光辉霉素、平阳霉素、博安霉素、力达霉素等);据2023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网站显示,其主持研制的平阳霉素已在临床应用30余年,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癌等。平阳霉素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博安霉素为临床治疗肿瘤药物。从事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研究,创建“精原细胞法”并应用于药物筛选,发现新型抗癌抗生素C-1027(力达霉素);建立以“核苷转运”作为靶点的筛选方法,寻找和研制新型抗肿瘤生化调节药物。从事抗肿瘤抗体靶向药物药物研究,探讨抗体偶联药物以及配体偶联药物的高效化、多靶化和分子小型化。

据2023年3月何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甄永苏已主持筛选了近10万个微生物菌株样品,找到抗肿瘤抗生素30余种,对以下6种进行了研究开发。①争光霉素:其领导的研究组从中国土壤中找到了该抗生素的产生菌并确定其产物的抗肿瘤效果,与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8年—1993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1993年—199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2003年

江门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


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生物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单克隆抗体(抗体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药学类)》主编


中华医学会理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副主编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中国药学杂志》副主编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会荣誉主任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甄永苏的父亲甄兆仁是在新昌和公益两地开业的牙科医生。因医术高超,乐善好施,在故乡声名远播。母亲余瑞英善良淳朴,勤俭持家。他的父母重视教育,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三儿三女都接受了高中以上教育。

婚姻家庭

1955年,甄永苏与陈妙兰结婚,陈妙兰是肿瘤病理学家,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领导组常务副组长等。

人物影响

设立基金

2019年,甄永苏在母校越华中学八十周年校庆上捐资20万元成立“越华中学甄永苏院士奖教奖学基金”,以鼓励师生勤教勤学。

竖立雕像

在广东江门,有一条以两院院士命名的道路:院士路。道路两旁设立了数十位五邑籍院士的艺术雕像,其中就包括甄永苏雕像。

人物评价

“甄永苏是中国抗肿瘤抗生素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在抗肿瘤抗生素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六十余年来,您怀着对科学探索的求知愿望,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发掘出一个又一个来源于大自然的宝藏;您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责任感,以非凡的毅力与恒心,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不懈求索。”(中国工程院评)

“一个有大成就的人,总是和他宽广的胸怀、坦荡的气度形影相随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做事先做人。甄院士(甄永苏)在践行‘勤奋、敬业’的同时,也一直努力修炼着座右铭中的‘乐群’。正因为他具有深厚的素养与高尚的品格,使他事业的成功顺理成章,自然天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蔡年生评)

“甄永苏坚守在抗肿瘤药物研究和人才培养一线68载,不懈求索、潜心耕耘,硕果累累、贡献卓著,是真正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当代科学家精神的杰出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评)

“甄永苏热爱科学,工作勤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