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梦孙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俞梦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余姚市
出生日期:1936年4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学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6年4月,俞梦孙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
194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学校。
1954年,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徐州第五预备航空学校任助理医生。
1955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军医、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兼研究室主任、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4月,从空军军医大学退休。
主要成就
俞梦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8年,俞梦孙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航空医学遥测装置,首次对飞行于3500米高空的飞行员进行遥测,开创了中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1962年,研制成功的“航空生理遥测装置”和“8线生理示波记录装置”,可在300千米飞行半径内测得飞行员加速度、心电、脑电等12种生理与实体信号;1970年,在中国国内首次将脉冲调宽技术应用于医学遥测,设计出5种不同用途的遥测和磁记录仪;1972年,带领团队早于美国7年构建了火箭弹射时人体脊柱的系统响应模型及其安全标准;先后主持研究的多种型号生理遥测和磁记录系统,应用于医学临床监护、航空工程和地质地震监测等方面。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官网显示,俞梦孙发表文章15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3月,俞梦孙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发明三、四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获军队科技进步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0年 | 空军院士顾问 |
2010年 | 全军医学科委会科研诚信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
北京大学双聘院士 | |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兼职院士 | |
天津天狮学院顾问教授 |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 | |
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 |
资料来源: |
人物评价
俞梦孙学历不高,然而开创了中国航空医学,享誉全球,其奋斗、励志、创新精神,至今影响众多后来者。(《中国医疗前沿》评)
俞梦孙有一颗滚烫的心,是一个追梦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评)
俞梦孙把青春献给了国防、军队和医学卫生事业,风范永传承。(《解放军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