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唐希灿简介

唐希灿简介

淘名人 2024-01-23 09:30 热度:

唐希灿

唐希灿,1932年12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阳,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唐希灿于1957年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工作;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2007年获得中国药学发展奖天士力创新药物奖特别贡献奖;2015年获得首届全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科学人物奖。唐希灿从事的研究领域是立足于中国的植物资源,以及中医药在中国用于治病的长期积累经验记载,与植物化学家合作,发掘中草药内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活性成分,将它们开发成药用于临床治病,并深入研究这些成分的作用机理。

基本资料

中文名:唐希灿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潮阳县

出生日期:1932年12月29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2年12月29日,唐希灿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

1953年09月至1957年07月,在北京大学生物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就读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7年09月,由国家统一分配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工作,先后担任课题组长、研究所研究生学位委员会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4年05月,入选中国外经贸考察代表团成员,访问考察匈牙利的药物研发。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唐希灿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唐希灿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中国石蒜科植物内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加兰他敏”进行开发研究,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患引起的多种肌旡力,研究成果被收入国家药典及医学院校药理学教科书,并获得中国首次颁发的工业新产品奖二等奖。20世纪70年代初,从中国国内轮环藤植物中首次发现“氯甲左箭毒”,填补了中国在肌肉松弛药研究领域的空白,此研究成果于1982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20世纪70年代中,对中药“乌头”植物内分离的多种生物碱的止痛、抗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其中的高乌甲素及草乌甲素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且不同于吗啡的不成瘾止痛剂。其中的高乌甲素及草乌甲素成功开发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疼痛、以及治疗关节炎及牙疼等疾患,并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

唐希灿于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对浙江地区草药“蛇足石杉”的民间用药经验的调查,对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5年01月至1989年01月

第一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

2001年01月至2006年01月

上海药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2年11月至

中国民主建国会党员

2005年01月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主编、名誉主编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高级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现在的唐希灿精神抖擞,继续为明确石衫碱甲的靶点以及作用机理而孜孜以求,令人惊喜的是他又从植物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可能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的化合物。为了千万个家庭不再承受“漫长的告别”的痛苦,唐希灿不肯停下自己的脚步,他将不断前行。(《民建上海会讯》评)

唐希灿治学严谨,始终勤奋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数十年如一日。他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及团队协助精神,得到协作研究单位好评。(何梁何利基金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