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玉清简介

刘玉清简介

淘名人 2024-01-23 12:48 热度:

刘玉清

刘玉清,男,汉族,1923年3月14日出生,天津宁河人,放射-医学影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国家心脏病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刘玉清本科毕业于原国立沈阳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1950年,在国立沈阳医学院附院放射科工作;1951年—1952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学系学习;1953年—195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学系工作;1956年—1958年,担任解放军胸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1958年—198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大阜外医院和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科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1981年—1983年,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1987年—1992年,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三属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9年,在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主要从事支气管造影、肺脓肿、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心肌病、主动脉疾患、先心病、肺心病、冠心病的放射诊断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玉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3年3月1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籍贯:天津宁河

人物经历

1923年3月14日,刘玉清出生,天津市宁河县人。

1943年4月—1948年7月,在满洲医科大学-国立沈阳医学院(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8年1月—1950年1月,在国立沈阳医学院附院放射科工作。

1951年1月—1952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学系学习。

1953年1月—195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学系工作。

1956年1月—1958年1月,担任解放军胸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

1958年1月—198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大阜外医院和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科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

1981年1月—1983年1月,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

1987年1月—1992年1月,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三属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9年1月,在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卫生学部)。

主要成就

刘玉清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玉清倡导与病理科合作,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X线与手术切除肺、食管标本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对照记录,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心脏X线诊断水平,刘玉清一方面将“X线-病理对照”转变为“X线-手术对照”;另一方面,他意识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心电图和X线各有其作用和限度,于是他逐步创建了以X线为基础的“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心脏X线诊断方法,这使放射科医师能够发现一些临床医师没有注意到的诊断问题,纠正了某些不当的临床印象,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问世,刘玉清注意到,这是放射学向影像学发展的新动向。

1974年前后,刘玉清在中国国内首先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的学科新概念。

1977年,刘玉清发表文章较全面地向中国国内评价了CT及其临床应用的概况。

1985年,刘玉清向中国国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刘玉清曾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长,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委员等职务。

刘玉清兼任中华放射学会名誉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和军医进修学院放射学名誉教授,华西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中华医学会原常务理事,放射学会原主任委员,日本医学放射学会名誉会员,《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学(美国出版)》等中国国内外17种杂志的顾问、编委和名誉主编。

人物评价

刘玉清是中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为推动中国放射学和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刘玉清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勤耕不辍,多年来对心胸放射-影像学医、研、教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还为中国的医学影像学学科结构建设呕心沥血,他致力于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为使中国放射学跻身于世界放射学之林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国际放射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中国医药导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