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禄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郭应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定襄
出生日期:1930年5月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0年5月4日,郭应禄出生于山西定襄。
1951年9月—1956年9月,在北京医学院医学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9月—1959年9月,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1963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专业。
1963年3月—1985年4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1983年4月—1983年10月,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院移植科研修。
1985年5月—1991年3月,先后担任北医大第一医院泌尿所科主任、副院长、副所长。
1992年1月—1995年4月,担任北医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1995年4月,担任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主任。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00年11月,担任北大医院生殖与遗传医疗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郭应禄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2年,郭应禄主持研制中国国内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样机,1984年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
1987年,郭应禄首创俯卧位治疗输尿管结石。
20世纪80年代,郭应禄致力于腔内泌尿外科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经尿道手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腹腔镜手术和前列腺增生的热疗技术以及激光、支架等多项新技术。
1991年,郭应禄创建腔内泌尿外科和ESWL学组。
1995年,郭应禄提出腔内热疗3个温度段的概念,澄清了国际上模糊概念,提高了相关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创建学会&组建研究中心
1995年,郭应禄创建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
2005年,郭应禄创建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
2009年,郭应禄组建了国家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研究中心和卫生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医疗中心。
学术交流
1992年,郭应禄和当时的台湾阳明大学校长、泌尿外科专家张心湜开辟了两岸医学交流之先河,又共同发起举
社会任职
郭应禄担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3月—2003年3月),《中国泌尿外科杂志》名誉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第五届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名誉教授,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基金会理事长。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1930年,郭应禄出生于一个农户家庭。父亲因为考上了北平大学医学院,成为家乡的骄傲,公费来到北京读书。那时候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患有心脏病的母亲带着郭应禄辛苦生活,母子二人与父亲失去了联络,每天都要担心生计问题。无书可读、无学可上,为了换口饭吃,年少的郭应禄只好每天去挖渠,艰辛的生活到了1942年才有了转机。
郭应禄的父亲郭时中是天津第二医院外科主任,正直敬业,受人尊敬,郭应禄耳濡目染。1951年,郭应禄高考时毫不犹豫报考了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人物评价
郭应禄是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国内ESWL领域的开拓者,为中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从郭应禄院士身上看到的是“大家、大爱、大情怀”,看到的不仅是他奋斗后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医者的人性光辉。(河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