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尅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尅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福建漳州
出生日期:1934年6月13日
毕业院校:上海第一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福建厦门
人物经历
1934年6月13日,戴尅戎出生于福建厦门,福建漳州人。
1950年至1955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1月至1960年1月,在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及汉口铁路中心医院工作。
1961年1月至1974年1月,在上海铁道医学院工作。
1974年1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教授。
1983年至1984年,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及研究生院任客座研究员。
1988年3月,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14年,当选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2年5月,康德莱医械(01501)发布公告,于股东周年大会上,第二届董事会董事尅戎于第二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即股东周年大会之日)退任。
主要成就
戴尅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截至2018年4月,戴尅戎在国际上将形状记忆合金制品用于人体内部,相继发明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锯齿臂环抱器等四种内植物,获得专利并用于临床,建立了中国国内医院中第一所骨科生物力学研究室,在中国国内率先进行步态和平衡功能微机化定量评定,对内固定应力遮挡效应、骨质疏松症的骨显微构筑、股骨上段骨折发生与治疗的力学机理等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在国际上研发了骨粒骨水泥和中国国内第一代多孔表面人工关节,研发人工关节生物学固定新技术,在中国国内最早将CAD/CAM、快速原型技术等用于定制型人工关节,创造性提出优先区定制、个体化人工关节等理念,研制出十余种新型人工假体并取得多项国家专利;戴尅戎及其团队在中国国内较早开展人BMP-2基因治疗的研究,将基因工程技术与组织工程技术结合起来,重建骨缺损、治疗骨不连,并对这项技术的安全性进行了实验观察,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国内首先利用骨髓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职务 |
---|---|
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 | 上海市政协委员 |
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
1994年1月至2002年1月 | 上海医学会常务理事 |
1997年3月至2000年10月 | 世界华裔骨科学会会长 |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
2002年1月至2001年1月 | 国际多学科生物材料研究会副会长 |
2013年8月30日 | 南昌大学名誉教授 |
国际内固定学会(AO)中国分会理事、主席 | |
亚洲太平洋人工关节学会会长、秘书长 | |
中华医学会理事 |
人物评价
戴尅戎在发展中国人工关节、生物材料、骨再生与修复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著名骨科学、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评)
戴尅戎在关节外科特别是人工关节方面作出创造性贡献。(上海交通大学评)
戴尅戎院士是中国著名的骨外科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形状记忆合金医学应用的奠基人、中国人工关节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