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陈洪铎简介

陈洪铎简介

淘名人 2024-01-23 17:53 热度:

陈洪铎

陈洪铎,男,汉族,1933年2月1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共产党、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皮肤性病学专家,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50年至1956年,陈洪铎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56年至1983年,担任中国医科大学研究室主任;1982年,成为中国医科大学教授;1983年至1985年,担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1988年至1994年,担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系主任、院长、教授;1999年,担任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洪铎的研究方向为皮肤性病学、临床免疫学。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洪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1933年2月18日

毕业院校:中国医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3年2月18日,陈洪铎出生于浙江绍兴。

1950年至1956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1月至1983年1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研究室主任。

1979—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留学。

1982年4月,成为中国医科大学教授。

1983年4月至1985年4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4月至1994年4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系主任、院长、教授。

1999年1月,担任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主要成就

陈洪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6年,陈洪铎在国际上第一个证实家兔是须癣毛菌的传染源。

1979年,陈洪铎专攻免疫学和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在研究皮肤移植过程中,根据田鼠颊囊和人角膜移植后成活率较高,而两者又都缺少朗格汉斯细胞这一事实,提出这样的设想:移植物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可能对移植物是否被排斥起决定性作用,决心揭开朗格汉斯细胞之谜。经过3000多次动物实验,陈洪铎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和脾脏,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可表达多种免疫功能,并在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此外,陈洪铎在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甲酸促进皮肤光损伤的修复、硬红斑的病因、皮脂腺癌的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获得国际公认。

20世纪80年代,陈洪铎设计制作了中国国内第一台负压吸引表皮移植机,开展了白癜风、浅表脂溢性角化症的临床治疗,陈洪铎发现维甲酸能促进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的恢复。陈洪铎还带领团队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职务

1987年1月至1997年1月

第十四、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

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

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至2003年1月

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际皮肤科学会执行理事


中华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


亚洲皮肤科学会荣誉理事


国际皮肤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Dermatology)常务理事


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osmetic Dermatology)会长


泛亚太屏障功能研究学会(Pan-Asian Pacific Barrier Research Society)荣誉理事


美国皮肤科学会(American Dermatological Association)国际荣誉会员


梅奥诊所皮肤科(The Mayo Clinic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客座教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陈洪铎)他虚怀若谷,宁静致远;他忧国为民,戎马一生;他有着精深的专业造诣和渊博的知识;他对后辈倾囊教诲和倾力提携......大师风范于他,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科学中国人》评)

陈洪铎在皮肤免疫、医学美容及皮肤性病防治方面有高深造诣,在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的研究中,做出了创造性的、有实际价值的贡献。(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评)

陈洪铎是中国著名的皮肤性病学专家,为发展中国医学事业、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言献策,十分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的各项咨询学术活动,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为医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