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泽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英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衡水市
出生日期:1953年6月15日
毕业院校:河北医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临床创伤骨科学》、《英、日、汉骨科常用词汇》、《骨折鉴别诊断学》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53年6月15日,张英泽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
1972年—1975年,就读于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5年—1987年,在河北新医大学第三医院工作。
1985年—1986年,赴日本信州大学留学。
1987年—1993年,担任河北医学院第三医院主治医师。
1991年—1992年,赴日本信州大学留学。
1993年—1997年,担任河北医学院第三医院副院长。
1996年—1999年,担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副所长。
2000年1月,兼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主任。
2006年2月—2012年,担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8月,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英泽原创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骨折仿生固定理论、不均匀沉降理论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系列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完成了中国首次骨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库,文章以论著形式发表在《柳叶刀(Lancet)》子刊《柳叶刀全球健康(LancetGlobalHealth)》(IF=17.686)。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英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7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427篇,SCI收录论文112篇。主编、主译学术专著25部,3部著作被Thieme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从人民卫生出版社购买版权,译成英文向全世界发行。
学术交流
2020年5月14日—15日,第70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张英泽与曹永平教授、关振鹏教授、胡宝洋研究员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3年1月 | 河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 |
2007年10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10年5月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
2013年 | 河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
2013年11月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2014年4月 | 河北省医师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
2014年6月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副总编辑 |
2015年12月 | 河北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 |
2016年11月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8年1月 | 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
2019年4月 | 北京理工大学医工融合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
2019年8月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 |
2020年2月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
2020年9月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21年5月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保膝科名誉科室主任 |
2021年 | 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 |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 |
华南理 |
人物评价
张英泽是中国骨科创新与骨折微创治疗的首倡者,是骨科创伤领军人之一。(中国工程院评)
张英泽数十年来,全身心投入医疗科研事业,矢志不渝促进群众健康,把提高祖国医疗卫生水平当作自己使命和信念,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齐鲁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