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伯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48年2月26日
毕业院校:天津中医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22年7月获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48年2月26日,张伯礼出生于天津市南开区。
1982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
1982年9月—1992年7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室主任。
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7月—1999年12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年12月—2002年8月,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2002年8月—2006年10月,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患者。
2006年10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2007年6月,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12月—2018年12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2020年2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
担任职务
中共二十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自1999年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21世纪初完成了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促进中药科技内涵和质量提升,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6月,张伯礼已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6月,张伯礼已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2006年5月 | 《中西医结合学报》副主编 |
2006年10月 | 《疑难病杂志》顾问 |
2006年10月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 |
2006年12月 | 《中药材》第六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
2006年12月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 |
2007年3月 | 《世界中医药》第一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
2007年3月 |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07年4月 |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 |
2007年8月 | 《科学中国人》专家委员 |
200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8年4月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
2008年5月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08年11月 |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大学协作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
2008年12月 | 《中华海洋本草》顾问 |
2009年1月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委员 |
2009年6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
2009年6月 | 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 |
个人生活
张伯礼的儿子张磊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兼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
2020年元宵节,张伯礼在武汉抗疫一线写下《战地灯节》一诗:“灯火满街妍,月清人迹罕。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2月16日,因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需要手术,张伯礼坚持自己签字不告诉家人;和儿子同在前线,他拒绝探望,让儿子先管好病人。
人物评价
张伯礼在继承发展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上做出了突出成绩。他潜心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倾注大量心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新华网评)
张伯礼用诲人不倦、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大爱、对科学探索的执着追求,无愧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彰显了一位有崇高价值观的中医达人的高远胸怀。(人民政协网评)
张伯礼热爱祖国,为人坦诚,学风严谨,富于创新,尊重前辈,虚心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热爱中医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提携后学,关爱学生。(何梁何利基金评)
张伯礼校长是中国科技界的著名学者,为国家的教育和科技进步特别是在中医教育、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澳门科技大学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逆行武汉,奋战了80多天。以他为代表的中医药人为抗疫“中国方案”贡献
人物言论
2020年3月,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张伯礼认为:中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核心内容、理论基础、哲学思想不变,而它的理、法、方、药,具体看病的技术几乎每天都在变化,这些不断变化的证候方药就是推动中医前进的内生动力。所以说中医是一种科学,没有问题,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