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阳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红阳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
出生日期:1952年01月31日
毕业院校:德国乌尔姆大学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女
籍贯:山东威海
人物经历
1952年1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成长于南京一个干部家庭。小学时进了业余体校练体操。
1970年,入伍后作为一名卫生员被调去参加中央医疗队,到宁夏最偏远、最贫困的农村搞妇女病普查。
1972年,春节期间王红阳从部队驻地回到南京看望父母,因父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决定当医生。
1973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
1977年6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第二军医大学二院消化科医师。
1981年9月,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消化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年,从第二军医大学消化免疫学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6月,担任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消化科讲师。
1989年,经裘法祖和吴孟超推荐,王红阳留学德国。
1992年,从德国乌尔姆大学临床生物化学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研究所,在国际肿瘤研究大师和信号转导研究的先
主要成就
王红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红阳主持研发的Glypican-3肝癌检测诊断试剂盒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中国第一个以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研发获批的试剂盒)。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红阳先后在国际有影响的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术交流
根据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红阳先后多次主持或担任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主席。
承担项目
根据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红阳先后主持国家及上海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十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红阳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9项;申报发明专利28项,已获授权12项(国际专利2项)。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99年 | 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
2002年 | 山东省科学技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3年1月—2008年1月 | 上海市政协委员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8年3月—201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19年12月 |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 |
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 | |
国际肝胆胰医学协会(IHPBA)委员 | |
国家863计划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题专家 | |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九、十届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 |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 |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总后勤部科技咨询、人才评鉴委员会委员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
全军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人物评价
王红阳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新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在肿瘤信号转导、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科学时报》评)
王红阳刻苦攻关,在肝癌基因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解放军报》评)
从部队卫生员,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临床研究医师,到破译癌症奥秘的科学家;从基础学科首席研究者,到认真严谨的博士生导师;从实验室里的科研高手,到生活中美丽大方的知识女性,王红阳无疑是科学界的“立体学者”。(上海市欧美同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