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倍奋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沈倍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43年5月1日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籍贯:江苏省昆山市
人物经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1日,沈倍奋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省昆山市。
1961年—1965年,在复旦大学系生物物理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65年—196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专业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68年,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1980—1982年,在西柏林技术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1988年1月至9月,在美国NIH做访问学者。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沈倍奋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沈倍奋早期组建了分子免疫学全军重点实验室,在中国较早开展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研制的免疫毒素是中国单克隆抗体衍生物最早申请新药审评的制品;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997年获得中国新药证书;组建了国家“863”抗体工程研发基地,建立了“抗体人源化”“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结构信息设计抗体类分子”等创新抗体研发技术,多个创新抗体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沈倍奋开展了一系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等研究;与不同学科专家合作致力于基于IL6/IL6R结合部位的空间结构、及抗原同抗体相互识别的立体结构信息设计新功能分子的研究;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免疫学,开展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人体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研究等;在中国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4年6月 | 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
2004年6月 | 河南大学双聘院士 |
1991年11月8日 | 中国免疫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1993年11月1日 | 中国免疫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
1998年7月21日 | 中国免疫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
2002年12月6日 |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
2006年11月4日 | 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
2010年 | 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4年9月 | 生物工程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
中国免疫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 |
中国免疫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 |
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 | |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 |
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 |
人物评价
沈倍奋在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上有很深的造诣。(苏州大学评)
沈倍奋在免疫学、抗体药物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