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杰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乔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安达市
出生日期:1964年01月02日
毕业院校:北京医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1987年7月,乔杰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7月,于北医大第三医院妇产科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8月,于北医大第三医院妇产科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2年9月—2003年8月,在StanfordUniversityMedicalCenter,USA.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0年8月—1992年11月,担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
1992年12月—1997年9月,担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1996年9月—1997年3月及1997年10月—1997年11月,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QueenMaryHospital)妇产科担任访问学者并获香港临时注册医师资格。
1997年10月—2001年5月,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1年6月起,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
主要成就
乔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乔杰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揭示疑难不孕症发病机制,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以生殖调控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不孕症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为核心,在揭示人类配子、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规律、创建新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和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
1 | 雌性生育力维持调节机制研究及生殖资源库建立 | 科技部973计划首席 |
2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3 | 应用代谢组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4 | 女性生殖细胞发育与生殖遗传疾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
5 | 人卵泡体内及体外生长发育的基因表达谱及 |
社会任职
国际
时间 | 职务 |
---|---|
2016— | 国际生育学会联合会科学委员会(IFFS)董事会成员兼地方理事会主席 |
2012—2013 | 全球华人生殖医学联合会主席 |
2011—2013 | 美国生殖医学会主席 |
国内
时间 | 职务 |
---|---|
2021—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2021— |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
2020— |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
2020— | 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二届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顾问 |
2020—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
2019— | 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
2019— | 国家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 |
2018—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2018— | 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
2018— | 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 |
2018—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8— | 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2016— |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
2016— | 中科院动物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 |
个人生活
小时候,乔杰的哥哥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受伤,结果医治无效牺牲。因为目睹亲人因战争和伤病离去,她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人物评价
乔杰领导团队不断揭示常见生殖障碍疾病病因及诊疗策略、创新生育力保存综合体系并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进行深入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胚胎基因诊断技术,为改善女性生育力、防治遗传性出生缺陷做出重要贡献,大力推动了中国女性生殖健康科研事业发展。此外,她的课程生动有趣,临床实践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使学生既能获得专业知识,又能了解从医之道,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北京大学评)
乔杰一直从事妇产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从生命源头守护人民健康,在不孕症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阻断等方面工作,显著提高了辅助生殖治疗成功率。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考验中,她更是冲锋在当时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践行了自己的初心和承诺。作为辅助生殖领域的引领者,她一直深耕生殖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人类胚胎发育的“黑匣子”。(央视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