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李兰娟简介

李兰娟简介

淘名人 2024-01-24 14:41 热度:

李兰娟

李兰娟,女,汉族,中共党员,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理事长。李兰娟于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夏履镇夏履桥村;1970年被大队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4月任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2021年3月,任海南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兰娟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兰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市

出生日期:1947年09月13日

毕业院校: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传染病学》《感染病学》《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

性别:女

丈夫:郑树森

早期经历

1947年9月13日,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

1960年7月,从绍兴夏履中心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绍兴三中。

1963年,被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录取。高中毕业后,她回到夏履镇做教师,并在省中医院学了针灸。之后,大队筹办农村合作医疗,大队支部书记请她去做赤脚医生,李兰娟的从医之路从此开启。

1970年,被大队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

主要经历

1972年4月,在校期间的李兰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6月,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主治医师(至1993年10月)。

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

1983年9月—1984年1月,在浙江省卫生英语进修学校英语口语班学习。

1984年8月,在中国丹麦培训中心学习了两个月的微生物学。

1986年,申请到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青年科研基金,开始进行人工肝技术的研究。

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2年,任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主持制定了中国《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指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兰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为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还从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

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成功培育出无菌大鼠(已通过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建立了无菌动物实验研究平台;注重细菌耐药研究,引领细菌耐药研究小组发现六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率领课题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株登录GenBa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6年11月—2011年11月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主席

2007年—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第六、七届副会长

2008年01月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

2008年03月—2013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理事、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主编


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


教育部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专科医师分会会长


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


浙江省医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人工肝中心主任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感染病杂志》主编


《中华传染病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李兰娟的丈夫郑树森是肝胆胰外科专家、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评价

李兰娟作为中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杭州医学院评)

李兰娟承担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中取得众多原创性成果,获中国国内外高度评价,为中国传染病诊治做出了重大贡献。(浙江大学评)

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发生以来,李兰娟等一批专家,已经成为全国亮眼的明星、具有影响的意见领袖、重磅的担当。他们的专业意见被亿万民众所听从,他们奔忙的身影被亿万网友所牵挂。(中国新闻网评)

人物影响

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

5月25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李兰娟两位院士发起设立的“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在浙江大学成立。该基金为专项公益基金,将重点对在医学科研与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培育国际一流的医学科学家。

树兰医学奖

2014年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会设立了树兰医学奖,致力于中国医学人才培育,以发展教育、扶植新秀、奖掖群贤为宗旨,重点对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国籍(含港、澳、台地区)杰出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培育国际一流的医学科学家,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

捐出奖金

2020年7月17日,浙江首届科技大奖奖金有300万元。李兰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奖金捐出来用于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发展,计划把奖金的1/3奖励团队,2/3捐给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兰人才基金,奖励和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