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国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姜保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丹东市
出生日期:1961年4月10日
毕业院校:北京医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关节周围骨折》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61年4月10日,姜保国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1979年—1987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得临床医学学士、解剖学硕士学位。
1988年—1992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并获得骨科学博士学位。
1990年—1992年,作为中国首批中日联合培养博士赴日本新潟大学留学。
1992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骨科学系主任。
1998年—2006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
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创建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
2014年,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
2016年—2022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2019年12月,国家创伤医学中心正式启动,姜保国担任主任。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主要成就
姜保国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姜保国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关节周围骨折诊疗技术,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建设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姜保国及团队聚焦关节周围骨折诊治难题,发现骨端骨折独特愈合模式,发明专用固定材料,建立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体系;开拓周围神经修复新理念,发现周围神经“倍数再生”、“脊髓前角细胞结构和功能重塑”三项重要科学现象,发明“小间隙套接缝合”、“神经交叉放大修复”两项创新技术;开创性建立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填补中国这一领域空白,使多发伤救治时间明显缩短、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率大幅下降。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8月,姜保国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在国际SCI杂志《The Lancet》《Spine》《Plos One》等发表论文61篇;主编主译《关节周围骨折》《创伤骨科手术技术》等著作19部。
承担项目
截至2018年8月,姜保国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3年12月 |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 |
2016年9月 |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 |
2017年10月 | 中国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
2021年4月 | 北京医学会应急医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 |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 |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 | |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 |
中国医师协会肩肘外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 |
中国医院协会大学附属医院分会主任委员 | |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 |
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 |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分会副主席 | |
卫生部临床路径骨科专家组组长 | |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总编辑 | |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副主编 |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 | |
《Artif Cells Blood Substit Immobil Biotechnol》编委 |
人物评价
姜保国是中国临床多发伤救治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评)
姜保国把职业理想当做奋斗的目标,潜心钻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让中国在周围神经修复技术、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等研究领域走在国际前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评)
姜(保国)教授率先提出在中国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体系,在中国乃至国际上将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创伤外科学会前任主席Browner教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