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希山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郝希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45年9月15日
毕业院校:天津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出生地:河北省阜城县
人物经历
1945年9月15日,郝希山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
1965年9月至1970年7月,在天津医学院医学系学习,大学本科毕业。
1970年1月至1987年11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工作。
1984年1月至1988年1月,担任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
1984年10月至1986年12月,在纽约MemorialSloan-kettering工作。
1987年12月至1991年8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工作。
1991年8月至1994年5月,先后担任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
1994年5月至2011年8月,担任天津医科大学校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郝希山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郝希山在肿瘤外科、肿瘤免疫治疗以及肿瘤流行病学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首创“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治疗胃癌,被认为是国际外科消化道重建领域里程碑式突破;在中国国内率先创建实体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率先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提高了乳腺癌早期发现率。
承担项目
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郝希山先后承担国家攻关课题、863计划、973计划、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2年6月天津市肿瘤医院网站显示,郝希山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时间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2000年 | 抗肿瘤特异性肽疫苗治疗消化道肿瘤研究 | 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1年 | 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实体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首届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任职机构 | 职务 |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委员 |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 | 常委 |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 | 全国代表大会 | 党代表 |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 |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 | 代表 |
2016年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 | 委员 |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与对外联络专门委员会 | 副主任 | |
国际乳腺疾病学会 | 副主席 | |
中国抗癌协会监事会 | 监事长 |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 | 主任委员 | |
《中国肿瘤临床》 | 主编 | |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 主编 | |
中国抗癌协会 | 名誉理事长 | |
天津医科大学 | 名誉校长 |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名誉院长 | |
英国邓迪大学 | 名誉教授 | |
美国费斯伯格州大学 | 名誉教授 | |
日本久留米大学 | 客座教授 | |
日本昭和大学 | 客座教授 |
个人生活
因病学医
郝希山上高中时营养不良加上功课紧张,患上了严重的肾结核,在大城市的医院里,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肾,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医学的力量。高考填志愿,“数学尖子”的他为自己选择了理工科。但老师却替他着想:“你就一个肾,还是学医吧,可以保护自己。”这个建议改变了郝希山一生的命运。
人物评价
郝希山在临床肿瘤学、医学科学研究、医学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天津市和国家医学科技进步、医学人才培养及医疗卫生服务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天津市肿瘤医院评)
郝希山作为学业中、事业中的领路人,以自身的奉献精神、科研品质和高尚品格,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代学生们的人生追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科主任梁寒等学生代表评)
郝希山院士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干事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人终身受益,值得一代代后来者不断传承和发扬。(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姚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