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顾晓松简介

顾晓松简介

淘名人 2024-01-24 17:36 热度:

顾晓松

顾晓松,1953年12月2日出生,男,汉族,江苏南通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组织工程学与神经再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工程技术产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顾晓松获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南通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5年至1999年,任南通医学院副院长;1998年,获上海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博士学位,同年,任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1999年至2004年,任南通医学院院长;2004年至2008年,任南通大学校长;2008年至2014年,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2014年,任南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顾晓松长期从事组织工程神经与神经再生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顾晓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通

出生日期:1953年12月2日

毕业院校:南通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人物经历

1953年12月2日,顾晓松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1980年,获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学位。

1987年,获南通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硕士学位。

1994年,获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5年至1999年,任南通医学院副院长。

1998年,获上海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博士学位。

1998年,任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9年至2004年,任南通医学院院长。

2004年至2008年,任南通大学校长。

2008年至2014年,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

2014年,任南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顾晓松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顾晓松提出“构建生物可降解组织工程神经”的学术观点,被载入英国剑桥大学教科书;发明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发明生物可降解人工神经移植物,在国际上率先将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应用于临床。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3年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顾晓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

据2023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显示,顾晓松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

时间

项目名称

奖项

中华医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

2007年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神经递质与细胞因子在神经免疫系统术中的作用

2011年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2012年

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调控的相关机制研究

2020年

参考资料:

学术论著

据2023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显示,顾晓松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职位

1998年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3年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解剖学会再生医学分会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江苏省解剖学会理事长


《解剖学杂志》副主编


《解剖学研究》副主编


《解剖学报》副主编


《Curr Stem Cell Res Ther》副主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顾晓松为中国组织工程神经研究与转化走在国际前沿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他(顾晓松)始终在科研道路上执着攀登,活跃在国际神经科学研究前沿,引领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等学科,取得一个又一个为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江苏网评)

顾晓松是组织工程神经转化医学的开拓者,其研究工作推动了中国组织工程神经研究与转化走在国际的前沿。(中国网评)

人物影响

通大顾氏奖励基金

顾晓松教授于2011年捐资共计20万元设立顾氏奖励基金,每年颁发一次。该基金旨在引领高尚师德,激发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积极投身神经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