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樊代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市
出生日期:1953年11月07日
毕业院校: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肿瘤研究前沿》《整合医学 理论与实践 》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53年11月07日,樊代明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今直辖市)。
1975年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5年09月—1978年0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读大学本科,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1978年09月—1981年0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1981年01月—1990年0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科工作。
1985年01月—1985年07月,在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肿瘤免疫学专业学习深造。
1986年09月—1989年0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90年01月—1995年01月,担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教授。
1991年03月—1992年03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专业学习深造。
1994年,获得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5年,入选
主要成就
樊代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樊代明以胃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主攻方向,做出的成果如下:
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技术建立多株特异性强、免疫活性高的胃癌单克隆抗体细胞系,并应用现代免疫学方法从胃癌细胞中发现4种新的肿瘤抗原,命名为MGAgs,用以检测人体组织、血液、胃液或腹水中的这类抗原,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受到了国际同行临床应用验证和肯定。
②应用细胞工程及免疫学技术加以改进,研制成功10种针对MGAgs的胃癌单抗,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用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研制出胃癌血清学诊断——免疫PCR技术,开创了胃癌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先例,提高了胃癌的血清诊断阳性率,并可检出部分早期胃癌,该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国家新药证书及生产文号。
③率先建立4个胃癌耐药细胞系,从中发现一个新的耐药分子,命名为MGr-Ag,克隆成功其基因序列并被GenBank收录。
④发现MGAgs在癌细胞膜上的密度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2年 |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08年03月—2013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08年07月— |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
2008年09月— | 亚太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兼奖励委员会主席 |
2013年 | 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 |
2015年10月19日 | 河北大学客座教授 |
2017年08月— |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
2018年03月—2023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
2019年05月12日 | 山西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
亚太消化学会副主席 | |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
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 |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 |
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 | |
中华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 |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Gut、Hepatology等13本国际杂志的编委、副主编或主编 | |
东华大学兼职特聘教授 | |
中国医科大 |
人物评价
樊代明在近40年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始终勤奋工作,艰苦奋斗,不仅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卓越,工作作风严谨,管理能力突出,更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民族利益为重,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硕果累累。(中国抗癌协会评)
樊代明院士儒雅博学,风趣幽默,他风趣的语言风格与干练奕烁的神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医科大学评)
提出“三间健康学”
“三间健康学”即空间健康学、人间健康学和时间健康学。
提出反向医学研究
反向医学研究(RetroMedicalResearch,RMR),由樊代明院士提出。“反向医学”就是不断反思,结合经验,逆向思维,改变现代医学研究的思路。
社会活动
2022年5月,参加《两岸中医药名师对话》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