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曹雪涛简介

曹雪涛简介

淘名人 2024-01-24 22:13 热度:

曹雪涛

曹雪涛(1964年7月19日-),男,汉族,山东省济南人,中共党员,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免疫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免疫学家、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治疗中心主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1年入第二军医大学,先后获医学学士、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教授、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2000年至2004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教研室主任;2004年至2010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2005年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至201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5年至201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2017年12月,任南开大学校长;2019年,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201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曹雪涛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曹雪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省济南

出生日期:1964年7月19日

毕业院校:第二军医大学

主要成就:2005年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位:博士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人物经历

1981年09月至1986年07月,曹雪涛在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学习(师从中国免疫学界泰斗叶天星教授),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1985年01月,曹雪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07月至1990年12月,曹雪涛在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至1992年07月,曹雪涛任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讲师。

1992年07月至1995年10月,曹雪涛任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

1992年12月,曹雪涛晋升教授。

1995年10月至2000年04月,曹雪涛任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期间1997年01月兼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0年04月至2004年05月,曹雪涛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教研室主任。

2004年05月至2010年08月,曹雪涛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正师职)(期间2006年10月兼任医学免疫学国家重

展开阅读全文 ∨

职务任免

2022年8月,中央批准:曹雪涛同志不再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2022年9月2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曹雪涛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2022年9月26日,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南开区选出的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曹雪涛因工作变动调离天津,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曹雪涛的代表资格终止;依照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曹雪涛担任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相应终止。

主要成就

曹雪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曹雪涛对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开展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创新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控功能的新型DC亚群,且发现成熟DC在基质作用下能进一步增殖和分化;提出了DC的免疫调控新机制并发现其具有两类新的功能;发现的12种新分子获得HUGO正式命名;提出了免疫与基因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并开展了其应用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是人体内数量极少且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它为人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免疫学“防御机制”

1998年4月发现第一条基因,曹雪涛率领免疫学教研室已做了50000多个基因片断测序,其中有3000多个片断为人类首次发现,已获得人类全长新基因124条。

2021年2月6日,曹雪涛等在《天然免疫与炎症的表观重塑》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Epiregulome”(表观元控组)。

学术论著

学术著作:

据2020年3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官网显示,曹雪涛先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3年3月—201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202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2017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主席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

亚太免疫学会联盟秘书长

-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华医学杂志》主编

-

《Cell》编委

-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编委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编委

-

《Science Advances》编委

-

《eLife》编委

-

《Cell Research》编委

-

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

-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编

-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曹雪涛硕士论文答辩会上,曹雪涛的论文让5位高级专家评委称赞,认为“论文以独特的视角开创了免疫学的又一领域”,“完全达到博士生毕业论文水平”,并建议让曹雪涛破格参加博士生考试。4个月后,补修博士生第二外语完毕的曹雪涛成为跨越硕士直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研究生。

人物评价

曹雪涛在感染信号与炎症、免疫调节和肿瘤免疫治疗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评)

曹雪涛为中国免疫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报》评)

曹雪涛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他把理想和追求根植于祖国沃土,为振兴中国的医学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实现了几代中国免疫学人的梦想,为中国人争了光。(人民网评)

曹雪涛潜心探索科学奥秘,勇攀免疫学高峰。(中国科学院评)

曹雪涛将给人类生命科学带来大量福音,也将给中国和人民军队带来骄傲和自豪。(《中国国防报》评)

人物事件

2014年,伊丽莎白·毕克(ElisabethBik)无意间发现了曹雪涛作为通讯作者的三篇论文有着可疑之处。这三篇论文中,有两篇分别于2004年、2007年发表在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的《生物化学》杂志上,另一篇2005年见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主办的《临床癌症研究》中。

在PubPeer上,已经有超过40篇曹雪涛作为论文作者的文章被质疑。

2019年11月18日凌晨,曹雪涛在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发文,回应了爆料者ElisabethBik对他部分论文的质询,表示正在仔细检查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并补充说,“我仍然对这些论文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

2021年1月21日,科技部发布“针对网络反映的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