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比斯利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安东尼·比斯利
外文名:Antonius H.J.Bisseling
国籍:荷兰
出生日期:1952年4月
毕业院校:瓦赫宁根农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0年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2年4月,安东尼·比斯利出生于荷兰。
1969年—1972年,就读于荷兰奈梅亨大学,毕业后获得生物科学学士学位。
1973年—1975年,就读于荷兰拉德梅亨大学,毕业后获得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
1975年—1980年,就读于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毕业后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1975年—2017年,任职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2010年,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2017年,任北京林木分子设计育种与创新高精尖中心首席科学家。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安东尼·比斯利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安东尼·比斯利与北京农学院校内团队一起以板栗、桃和苜蓿等为材料研究了菌根、固氮根瘤的建立和营养机制,挖掘了根际微生物组,分离了高效根际益生菌株,揭示了中国板栗长寿以及桃重茬障碍的机制,为板栗和桃等果树产业的土壤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方案;以北京农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共同破译了中国板栗全基因组遗传密码,揭示了染色质重塑因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根及根瘤形成中的作用。截至2021年11月,安东尼·比斯利挖掘了显著拮抗和促生作用的根际益生微生物20余种,为生物菌肥的开发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菌种来源。
学术论著
安东尼·比斯利已在《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植物细胞(Plant Cel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截至2018年10月,安东尼·比斯利以往5年来,已在《科学(Science)》发表2篇,《自然—植物(Plants)》发表1篇
社会任职
时间 | 荣誉表彰 |
---|---|
2015年 | 北京农学院荣誉教授 |
2015年 | 北京农学院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荣誉教授 |
2018年 |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荣誉院长 |
《Science》编委 | |
《Plant Biology》编委 | |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编委 | |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编委 | |
《Plant Journal》编委 | |
《The Plant Cell》联合编辑 | |
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地球和生命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 | |
荷兰科学研究组织ALW VICI委员会委员 | |
荷兰科学研究组织FOM/ALW分子到细胞领域委员会委员 | |
荷兰科学研究组织ALW绿色遗传学委员会委员 | |
比利时法兰德斯研究基金会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委员会国际委员 | |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课程委员会委员 | |
比利时国际科学与技术协会国际小组成员 | |
ANR基因组项目国际小组成员 | |
中国科学院国际植物学研究所顾问委员会委员 | |
德国科 |
人物评价
“安东尼·比斯利及其研究团队在调控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互作的分子机制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在根系与微生物的互作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北京林业大学林木分子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评)
“安东尼·比斯利和他的研究小组在国际植物和微生物互作领域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地位,在植物和微生物的互作研究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内蒙古农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