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野浩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天野浩
外文名:日文平假名:あまの ひろし 英文:Hiroshi Amano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民族
出生日期:1960年9月11日
毕业院校:名古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当选为日本工程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2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
出生地:日本静冈县滨松市
人物经历
1960年9月11日,天野浩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滨松市。
1979年,从静冈县立滨松西高中毕业。
1983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1985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电气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1988年,任名古屋大学工学部研究助理。
1989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92年,任名城大学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98年,任名城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
2002年,任名城大学理工学院教授。
2010年,任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教授。
201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当选为日本工程院院士;同年,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未来材料系统研究所教授。
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2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
主要成就
天野浩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天野浩开创了用MOCVD制备氮化镓基蓝光LED的技术,并首次实现了p型氮化镓,使蓝光PN结电注入发光成为可能,通过AIN低温缓冲层的引入,以及Mg掺杂和激活技术,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蓝光LED原型器件,推动了高电光转换效率蓝光LED的最终突破,带动了全球半导体照明的研究和开发,使半导体照明节能成为现实。
2022年11月,由天野浩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与旭化成株式会社合作,对深紫外激光二极管(波长低至UV-C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室温连续波激光发射,研究结果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上。
科研课题
截至2022年11月,天野浩承担科研课题32项。
学术论著
截至2022年11月,天野浩出版书籍和其他出版物27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770篇。
发明专利
截至2022年11月,天野浩获发明专利授权32项。
天野浩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9年7月,天野浩共指导20名硕士和博士生,半数来自中国。
讲授课程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0年—2017年 | 日本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第162委员会特别顾问 |
2012年 | LEDIA国际会议主席 |
2014年11月 | 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
2015年4月—2017年3月 | 滨松科学馆名誉馆长 |
2015年5月—2017年9月 | 大阪大学光学科学中心特别顾问 |
2016年—2019年 | 国际半导体联盟顾问委员 |
2016年—2021年 |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日本大会组织委员 |
- | IWUMD2017国际会议主席 |
人物评价
天野浩教授在氮化物材料及半导体照明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评)
天野浩教授不仅是兢兢业业的物理工作者的典范,也是一位很有情怀的导师,令人敬佩。(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