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黄锷简介

黄锷简介

淘名人 2024-01-26 20:56 热度:

黄锷

黄锷,男,1937年12月13日出生于中国湖北,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NASA海洋科学首席科学家。1960年黄锷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1967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华盛顿大学海洋地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69年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海洋学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75年进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1997年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工程科学访问助理;200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2年至2006年期间连续四年获得美国服务贡献奖;2004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6年从NASA退休后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台积电讲座教授;2006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0年担任动态生医指标暨转译医学研究中心共同主任。黄锷主要从事海洋物理及相关工程之研究及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锷

外文名:Norden E. Huang

出生地:湖北省

出生日期:1937年12月13日

毕业院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02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荣获美国服务贡献奖 2003年当选NASA年度发明家 2004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6年,黄锷从省立新竹高中毕业,进入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1960年,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流体力学。

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华盛顿大学海洋地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1969年)。

1969年,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海洋学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至1974年)。

1975年,进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担任研究科学家。

1997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工程科学访问助理(至2003年)。

200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士,同年担任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海洋学首席科学家兼高级研究员(至2006年)。

2002年至2006年期间,连续四年荣获美国服务贡献奖。

2003年,被评为NASA年度发明家。

2004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二十五届)。

2006年,从NASA退休后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台积电讲座教授(至2009年)。

2006年,担任国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黄锷科研成就

1998年,黄锷发明的“希耳伯特-黄变换法”(Hilbert-Huang Transformation,简称HHT-Method)讯号处理法,完全改变以往对于非线性、非稳态讯号几乎束手无策的窘境,可应用于海浪分析、应力波谱分析及地震波谱分析,以及各种非稳定型之信息波分析。应用之广及其结果之精良,为国际学界所重视,并获得多项美国专利,至2008年10月为止,该论文已被引用1031次。他还开发了全息希尔伯特特谱分析(HHSA)和内在的概率分布函数(IPDF),IPDF在光谱和概率领域充分考虑了物理过程中的非线性乘法效应。

黄锷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8年

美国宇航局特殊太空法案奖(Exceptional Space Act Award )

2000年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03年

美国宇航局詹姆斯克利发明奖

2003年

美国宇航局年度发明人

2006年

美国服务贡献奖(Service to Ame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1990年起,黄锷担任《自然海洋地理学期刊》助理主编。

人物评价

黄锷是美国航空航天总署的海洋物理及流体力学研究群之资深学者兼首席科学家,他发明的“希耳伯特-黄变换法”讯号处理法,被誉为是NASA史上最重要的应用数学发明之一。(美国航空航天总署杰出太空表现奖)

黄锷在分析非线性随机信号方面以及在工程,生物和其他学科中广泛的数学应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美国国家工程院评)

黄锷在检测和完善NASA航天飞机,防震建筑,桥梁,潜艇,医药和其他方面的先驱性工作。(美国服务贡献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