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高锟
外文名:Charles Kuen Kao
国籍:英国、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
出生日期:1933年11月4日
逝世日期:2018年9月23日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
主要成就:1990年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92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6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5年获选为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
人物生平
1933年11月4日,高锟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住在法租界。高锟10岁就读上海世界学校(今日的国际学校),在上海完成小学与初中一年级课程。除了读中文之外,也读英文和法文,学校聘请留法的学者回来教授,高锟开始接触中国之外的人事文化。
1948年,高锟移居台湾,之后再随父亲迁往香港。
1949年,高锟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远赴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
1957年,高锟从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同年,高锟读博士时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其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StandardTelephonesandCablesLtd.)任工程师。
1960年,高锟进入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有限公司,在那里工作了十年,其职位从研究科学家升至研究经理。
1965年,高锟
主要成就
高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5年,高锟与霍克汉姆共同得出结论,玻璃光衰减的基本限制在20dB/km以下(分贝/千米,是一种测量距离上信号衰减的方法),这是光通信的关键阈值。然而,在此测定时,光纤通常表现出高达1000分贝/千米甚至更多的光损耗。这一结论开启了寻找低损耗材料和合适纤维以达到这一标准的里程。
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也有人对此大加褒扬。但在争论中,高锟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著名诗人,革命家,南社的重要成员。
父亲:高君湘是留美返沪的大律师,曾供职于国际法庭。
堂叔父:高君平推算出了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是近代中国天文研究的开拓者。
弟弟:高铻
儿子:高明漳并没有继续“光纤之父”的科研研究,而是选择了母亲的职业——计算机工程师职业。
妻子:黄美芸
个人自传
《潮平岸阔:高锟自述》:高锟七十高龄之际撰写的自传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社会任职
1974-1987年,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首席科学家(1974年);工程总裁、行政科学家(1982年);研究事务总裁(1986年)。
1987-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1996-2000年,香港高科桥光纤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2003-2009年1月,壹传媒独立非执行董事。
1996-2018年,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人物评价
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评)
“你的研究完全改变了世界,促进了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我本人为你而感到骄傲,世界欠你一个极大人情。”(美国总统奥巴马评)
“你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通讯模式,为信息高速公路奠下基石。把光与玻璃结合后,影像传送、电话和电脑有了极大的发展……”(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评)
高锟发明了多种方法,将玻璃纤维和激光结合起来,以传输数字数据,这项技术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用光纤技术开创了人类信息的新时代,被誉为“宽带教父”“光纤之父”和“光纤通信之父”。(科技日报评)
高锟教授在科学上的成就,具有一切最伟大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第一,他的光纤技术改变了世界,如果没有他的伟大发现,我想世界会跟现在
人物影响
高锟星
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锟星”命名典礼于1996年7月24日假香港恒生银行总行大厦举行,由当时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路甬祥教授颁授命名证书及铜匾予高教授。
高锟楼
1996年11月7日,香港中文大学将科学馆北座命名为“高锟楼”并设立“高锟基金”,以发展学术研究,促进国际联系及学生活动。
高锟奖学基金
2010年2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高锟成就展”,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等出席开幕仪式。同时展出的展品还包括各国政要及学者,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布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等祝贺高锟获颁诺奖的函件。
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郑海泉欢迎高锟伉俪载誉归来并发言表示,高锟对该校所作的贡献,香港中大将永远铭记及感激。他同时宣布成立“高锟奖学基金”,以感激高锟对科学及工程的杰出贡献,以及发扬高锟鼓励学生独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