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理查德·N·杰尔简介

理查德·N·杰尔简介

淘名人 2024-01-27 21:31 热度:

理查德·N·杰尔

理查德·N·杰尔(RichardNeilZare),1939年11月19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N·杰尔于196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5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1966年—1969年任教于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196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教授;197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7年起任教于斯坦福大学;199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任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主任;200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理查德·N·杰尔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理查德·N·杰尔

外文名:Richard Neil Zare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

出生日期:1939年11月19日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7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6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9年,理查德·N·杰尔(RichardNeilZare)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

196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65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66年—1969年,任教于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

196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教授。

197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77年起,任教于斯坦福大学。

199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5年,任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主任。

200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理查德·N·杰尔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理查德·N·杰尔在20世纪70年代前从事理论方法和激光诱导荧光及泵浦探测实验技术对分子水平上的化学反应动态学的发展与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解决了化学反应的激光控制这一难题;在分析双分子交换反应的散射共振时,提供了一个测量反应动力学过渡态性质的灵敏方法,并为理论所证实;他早年即用当时刚发明的激光发展了诠释反应的空间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进而发展到依靠电子轨道或转动量子数变化来驾驭反应;他采用首先拟定理论概念框架、进一步发展高精度实验的方法学来发展分析化学,用共焦显微术与LIF的结合,实现了单分子探测;他还创建了微探针两步激光质谱法以探测表面吸附质,取得了成果;对质谱分析创建了一种新的多路方法,称为Hadamard变换飞行时间质谱学,其占空比近100%,并具有实时记录质谱的能力;他还发展了光腔衰荡光谱,以适合于分析超微量物质,其灵敏度达10—12,比传统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2年—1998年

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NSB)委员

1996年—1998年

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NSB)主席

1997年—2000年

美国总统国家科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

2007年

湖南大学校长高级顾问

2007年

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2010年—2011年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绩效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主席


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审计与检查委员会(Audit and Oversight Committee)主席


美国研究理事会(NRC)数理科学分会主席


《科学(Science)》编委


《色谱》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理查德·N·杰尔为湖南大学人才引进、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红网评)

“理查德·N·杰尔的研究工作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他是美国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界的一位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刊》评)

“理查德·N·杰尔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中美科技外交的友好使者,对中美科技合作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和独特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

“理查德·N·杰尔是世界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领军人物。”(《科学时报》评)

“理查德·N·杰尔是世界知名化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献计献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山东师范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