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迈克·沃特曼简介

迈克·沃特曼简介

淘名人 2024-01-28 09:25 热度:

迈克·沃特曼

迈克·沃特曼(MichaelS.Waterman),1942年6月出生于美国,计算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美国南加州大学名誉教授。迈克·沃特曼于1969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79年—1980年任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199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8年任南加州大学教授;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2020年任南加州大学名誉教授。迈克·沃特曼致力于将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生物问题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迈克·沃特曼

外文名:Michael S. Waterman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42年6月

毕业院校: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2年6月,迈克·沃特曼(MichaelS.Waterman)出生于美国。

1969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1979年—1980年,任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1982年,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访问学者。

1988年,任西奈山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98年,任南加州大学教授。

2000年,任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8年,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

2020年,任南加州大学名誉教授。

主要成就

迈克·沃特曼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迈克·沃特曼(Michael S. Waterman)与Smith发展的Smith-Waterman算法奠定了生物信息学算法的基础,他与Lander发展的生物序列映射数学模型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理论基石,他与Pevzner发展的欧拉图组装方法是新一代测序中所有大规模短序列拼装算法的基础。序列比对是研究核酸和蛋白质序列中的最基本任务,在生物学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他在早期为这一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序列数据库搜索的核心是发现两个序列中最相近的片断,Smith-Waterman(S-W)算法实现了二项式复杂度,之后扩展为寻找k个无交叠的比对片断,成为生物序列比对算法的经典和基础,被绝大多数生物信息数据库采用。Lander和沃特曼提出了覆盖度分析的数学模型,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发挥了作用,成为该计划和其他基因组测序的理论基础。他开拓性地提出了基于欧拉图(也叫De Brui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1年

南加州大学自然科学协会主席

2000年—2001年

蒙特利尔大学Aisenstadt主席

2009年

第七届亚太生物信息学大会(APBC2009)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2014年—2019年

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IJCBS国际会议名誉主席


《计算生物学杂志》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迈克·沃特曼对生物序列分析作出了有播种性影响的贡献。”(丹·大卫奖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克拉夫特评)

“迈克·沃特曼是国际计算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在生物信息领域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是‘生物信息学之父’。”(清华大学评)

“迈克·沃特曼是计算生物学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其他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科研所做出了很多贡献,对中国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