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小凡简介

王小凡简介

淘名人 2024-01-28 09:29 热度:

王小凡

王小凡,美国国籍,1955年出生于中国乌鲁木齐,癌症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杜克大学终身讲席教授。1982年王小凡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86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被聘为杜克大学药理学和肿瘤生物学系助理教授;1998年成为终身教授;2003年晋升为正教授;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小凡主要投入对癌症转移分子机制和肿瘤微环境相关问题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小凡

国籍:美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中国乌鲁木齐

出生日期:1955年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5年,王小凡出生于中国乌鲁木齐。“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学没有毕业就进入工厂,做了8年的工人。

1978年,通过自学,考入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专业。

1981年底,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读研究生,同时在首届“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1982年,赴美留学。

1986年,获加州大学落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2年,成为杜克大学药理和分子癌症系助理教授。

1998年,成为终身教授。

2003年,成为正教授。

科研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小凡在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肿瘤微环境等多个癌症相关的领域均有重要发现。他首先克隆了在癌症发生和生物发育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的TGF-βIII型和II型受体,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Cell》杂志上,是TGF-β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发现,对TGF-β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TGF-β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多个重要的调控因子及其相关机制,包括近期发现特定的microRNA分子和分泌蛋白作为TGF-β信号转导的中间载体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

学术论文

据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王小凡先后发表了130多篇论文,其中在《Cell》、《Nature》、《Science》、《PNAS》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20余篇,总被引用16000余次。

人才培养

教学理念

王小凡认为,中国国内培养的人才应该通过短期访学等形式出去看看,这会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2006年,王小凡担任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副主编。

2007年,他被聘请为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0年,他被聘任为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专家组成员。

2012至2013年,他担任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SCBA)主席。

人物评价

王小凡为推动中国科研评价体制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进步。(中国科学院评)

王小凡在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癌症转移分子机制、肿瘤微环境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学术贡献。(南湖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