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中林
外文名:Zhonglin Wang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蒲城
出生日期:1961年
毕业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纳米相及纳米结构材料特性》、《Self-Assembled Nanostructures》、《摩擦纳米发电机》
主要成就: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2022年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1年,王中林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高阳镇,初中和高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田里泡着。
1975年,王中林考入高阳中学。
1978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82年,通过李政道先生建立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师从J.W.Cowley教授。
1987年7月,获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7年8月—1988年9月,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8年7月—1989年6月,担任英国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Laboratory)研究员(ResearchFellow)。
1989年12月—1993年3月,担任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副教授(ResearchAssociateProfessor)。
1993年4月—1995年2月,担任美国国家标准局研究员(ResearchScientist)。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中林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开拓了自驱动系统和蓝色能源的原创大领域,将纳米能源定义为“高熵能源”。他开创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他发现的新物理效应引领了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使氧化锌纳米结构成为与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同等重要的一类材料研究体系。纳米发电机2009年被美国《发现》周刊评选的历年来20项重大纳米技术之一,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50项最好发明之一。2012年自充电包技术入选英国《物理世界》十大突破之一。
王中林的科学贡献可以总结为“1-2-3-6-7”,主要如下:
一个体系:发展了基于纳米能源的高熵能源与新时代能源体系。
两大领域:开辟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纳米能源和纳米自驱动系统研究领域及蓝色能源宏大领域;开创了基于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崭新领域。
三个学科:建立了压电电子学、压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9年05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
2002年12月 | 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首批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之一 |
2006年11月 | 中山大学名誉教授 |
2008年 |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10年01月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海外主任 |
2010年06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教授 |
2010年06月04日 | 桂林理工大学荣誉教授 |
2010年10月 |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名誉教授 |
2015年12月 | 北京化工大学名誉教授 |
2016年12月 | 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17年6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名誉院长 |
2017年9月10日 | 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首任院长 |
2017年12月09日 | 广西大学双聘院士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名誉教授 | |
台湾清华大学晶元讲座教授和名誉讲座教授 |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名誉教授 | |
华中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
社会活动
2023年1月,参加北京卫视《大先生》节目。
人物评价
王中林是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他编写的中英文著作对于促进纳米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评)
王中林是一位中美科技交流的友好使者,为促进两国科技界的交往和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担任过二十余次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大会的主席和组织者,利用自己与许多国际著名学者长期建立合作和私人友好关系,邀请他们到中国参加会议,把国际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优秀科研理念介绍给中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和研究生。(《神州学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