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萨蒂·埃瑞奥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托萨蒂·埃瑞奥
外文名:Erio Tosatti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意大利诺南托拉(Nonantola)
出生日期:1943年11月9日
毕业院校:比萨高等师范学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6年当选为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3年11月9日,托萨蒂·埃瑞奥(ErioTosatti)出生于意大利诺南托拉(Nonantola)。
1967年,获得意大利摩德纳大学高能物理硕士学位。
1970年,获得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校博士学位。
1971年—1977年,任职于罗马大学。
1972年—1974年,在剑桥大学从事多体理论博士后研究工作。
1977年起,任职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
1980年—2014年年,任的里雅思特高等研究国际大学(SISSA)国际高等研究院教授。
2002年—2003年,任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主任。
2006年,当选为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托萨蒂·埃瑞奥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托萨蒂·埃瑞奥在表面、强关联和纳米物理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他与合作者建立了表面相变理论,确定了半导体表面重构、粗糙化和熔化的机理;从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摩擦的起源,开拓了与纳米摩擦相关的经典和量子现象的理论和模拟研究领域,发现表面结构相变与摩擦奇异性的关系,提出通过非接触的AFM研究包括Kondo效应在内的量子效应,得到实验证实;率先开展量子退火效率研究,预言了富勒烯中存在的非常规超导电性及贝里相位的特性、极端压力条件下超离子水态、CO2、MoS2和铁等物质中出现的新物态和相变现象,得到后续实验验证与支持。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10月,托萨蒂·埃瑞奥已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18500次。
托萨蒂·埃瑞奥人才培养
平台建设
托萨蒂·埃瑞奥在意大利的里雅思特高等研究国际大学(SISSA)指导并创建了凝聚态理论物理研究组。
讲授课程
人物评价
“托萨蒂·埃瑞奥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意大利物理学会评)
“托萨蒂·埃瑞奥在推动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科学事业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美国物理联合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