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彼得·史唐简介

彼得·史唐简介

淘名人 2024-01-28 13:29 热度:

彼得·史唐

彼得·史唐(PeterJ.Stang),1941年11月17日生于德国纽伦堡,美国国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犹他大学教授。彼得·史唐于1963年毕业于芝加哥德保罗大学;196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1969年起,任教于美国犹他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7年—2007年任美国犹他大学理学院院长;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彼得·史唐主要从事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彼得·史唐

外文名:Peter J.Stang

国籍:美国

出生地:德国纽伦堡

出生日期:1941年11月17日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1年11月17日,彼得·史唐(PeterJ.Stang)生于德国纽伦堡。

1963年,毕业于芝加哥德保罗大学(DePaulUniversity),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66年—196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69年起,任教于美国犹他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97年—2007年,任美国犹他大学理学院院长。

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彼得·史唐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彼得·史唐(Peter J.Stang)长期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在有机反应中间体、有机碘鎓盐以及超分子化学等方面取得成就。他发现并发展了“定向键合”的自组装方法,利用配位和金属配体的相互作用制备了独特的二维多边形分子以及三维多面体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传感、催化、储气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药物释放、抗肿瘤制剂等生物医药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0月,彼得·史唐已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500余篇,H影响指数79,论文总计被引用27900余次。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18年9月

吉林大学首届未来科学论坛-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主题论坛

长春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角色

金属配合物在固定表面的STM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

美方负责人

彼得·史唐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2017年7月,彼得·史唐在厦门大学南强学术讲座上鼓励年轻研究者:“要勇于发问、不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0年—2001年

《有机化学杂志(JOC)》主编

2002年

《美国化学会志(JACS)》主编

2005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名誉教授

2011年

苏州大学名誉教授

2012年10月

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2013年10月

杭州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2015年6月

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2015年12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

2017年10月

济南大学客座教授

2018年5月

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彼得·史唐在配位化学、有机金属及高价碘化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师范大学评)

“彼得·史唐为培养中国科技后备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济南大学评)

“彼得·史唐致力于超分子化学与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陕西省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