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
外文名:Серге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别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
国籍:俄罗斯
出生地: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
毕业院校:国立乌拉尔高尔基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5年8月,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生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的布图利诺村。
1977年,毕业于国立乌拉尔高尔基大学无线电物理系,毕业后便开始在俄罗斯科学院下诺夫哥罗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
1985年,成为俄罗斯科学院下诺夫哥罗德应用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91年至1994年,担任俄罗斯科学院下诺夫哥罗德应用物理研究所实验室负责人。
1994年,被任命为俄罗斯科学院下诺夫哥罗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负责人。
2000年,获得俄罗斯数学物理科学博士学位。
2001年至2015年,担任俄罗斯科学院下诺夫哥罗德应用物理研究所(IAPRAS)的副主任。
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201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2017年10月—2022年9月,担任俄罗斯科学院院长。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90年代,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组织并建设了系列高峰值功率飞秒激光装置,包括最高功率可达到几百太瓦的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激光器。此外,他参与超短超强激光与物质强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原子在飞秒脉冲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化时产生阿秒(10-18秒)脉冲的假设。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领导完成了一系列基于拍瓦级激光系统的激光离子加速和X光射线产生的理论研究。
2010年以来,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承担了在俄罗斯建设激光装置XCELS的任务,该装置已列入俄罗斯联邦政府计划在2010-2020年间完成的6个“大科学装置”项目之一。谢尔盖耶夫致力于让俄罗斯科学家更多的参与大型国际科学计划,包括引力波探测计划(LIGO计划)。
交流合作
谢尔盖耶夫在俄罗斯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时就非常重视同中国的合作,他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8年11月 |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副主席 |
2019年1月25日 | 莫斯科国立大学名誉博士 |
2019年3月14日 | 莫斯科理工大学博物馆董事会成员 |
俄罗斯联邦科学与教育委员会副主席 | |
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放射物理学院普通物理系教授 | |
联邦科学组织局科学协调委员会和基础研究基金会理事会成员 | |
《物理科学的成功》编辑委员会成员 | |
《消息报-放射物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 |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的妻子(玛丽娜·德米特里耶夫娜·切尔诺布罗夫采娃МаринаДмитриевнаЧернобровцева)是(IAPRAS)研究员;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的女儿(叶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是物理和数学科学候选人,(IAPRAS)高级研究员;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的儿子(米哈伊尔Михаил)是下诺夫哥罗德大学(UNN)的雇员。
人物评价
作为联盟副主席,谢尔盖耶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的奔走努力无疑为ANSO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谢尔盖耶夫是激光物理领域的杰出研究员(Выдающийся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вобластилазернойфизики)。(时任法国研究所所长凯瑟琳·布雷西尼亚克(CatherineBresignac)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