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帕里斯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雅各布·帕里斯
外文名:Jacob Palis
国籍:巴西
出生地: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乌贝拉巴
出生日期:1940年3月15日
毕业院校: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70年当选为巴西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0年3月15日,雅各布·帕里斯(JacobPalis)出生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乌贝拉巴。
1966年,获得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硕士学位。
1967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70年,当选为巴西科学院院士。
1973年起,任巴西里约热内卢国家材料研究所教授。
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3年—2003年,任里约热内卢国家材料研究所主任。
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1年—2006年,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秘书长。
2007年—2012年,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
2007年—2016年,任巴西科学院院长。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雅各布·帕里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雅各布·帕里斯证明了低维类梯度(或者Morse-Smale)动力系统是稳定的,即其轨道结构在小扰动演变下保持不变;他创造了稳定叶片的概念,其部分地由包含临界点或者高指标孤立周期运动的子叶片所聚合。这个方法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起到了根本性的影响。他与Smale合作,把这个结果推广到了所有维数,进一步形成了稳定性猜想,提出了动力系统稳定或者限制在极限集上稳定的精确的条件;他与Takens合作,证明绝大多数类梯度向量场的参数族是稳定的。20世纪80年代早期,他做出同宿接触的展开。这样的一个展开是复杂系统行为的一个主要机制。他与合作者证明通过同宿分支产生的这类动力系统总是伴随着其它复杂系统的变化。由此他形成了一系列猜想,反映了同宿分支是引起动力系统行为整体不稳定性的关键机制;他和Yoccoz的合作,给出了解决双曲动力系统的中心化子问题的系列文章:他们证明大多数这样的系统只容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0年 |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科学理事会理事 |
1993年—2003年 | 巴西纯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研究所(IMPA)总干事 |
1999年—2002年 | 国际数学联盟主席 |
2003年至2005 年 |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科学理事会理事长 |
2011年 | 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
2011年10月 |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
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雅各布·帕里斯的妻子的名字是苏莉(Suely)。
人物评价
“雅各布·帕里斯对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中国数学界与国际数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雅各布·帕里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是动力系统和微分方程等相关领域的领袖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评)
“雅各布·帕里斯在动力系统数学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Forhisfundamentalcontributionstothemathematicaltheoryofdynamicalsystems)。”(巴尔扎恩国际基金会评)
“雅各布·帕里斯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发展和培养年轻一代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ProfessorPalisisabrilliantmathematicianandscientist,Hehascontributedhugelytothepromotionofscient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