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米歇尔
外文名:Hartmut Michel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路德维希堡
出生日期:1948年7月18日
毕业院校:维尔茨堡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5年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8年7月18日,米歇尔(HartmutMichel)出生于德国路德维希堡。
1969年,入读于德国图宾根大学。
1975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硕士学位。
1977年,获得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
1981年—1987年,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
1986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
1987年起,历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室主任、所长。
198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5年,当选为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米歇尔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米歇尔(Hartmut Michel)在光合反应中心、需氧呼吸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方面取得了成就;突破了膜蛋白结晶及其三维空间结构的分析,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晶体—紫色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晶体,并以3埃的高精确度确定了该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还确定了另一类紫色细菌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的结构,解释了含高电位和低电位铁原子簇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亚单位的排列顺序变化对该色素蛋白复合物作用功能的影响。
学术论著
米歇尔(Hartmut Michel)编著的论著有《Ligand-induced conformational dynamics of the Escherichia coli Na+/H+ antiporter NhaArevealed by 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Pseudomonas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3年—1995年 | 德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长 |
2004年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
2004年 | 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 |
2004年—2010年 | 德国科学理事会成员 |
2005年 |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
2012年4月 | 西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
2017年12月 | 吉林大学名誉教授 |
2019年 | 河南省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生物分析国际联合实验室首席学术顾问 |
2019年5月 | 华中农业大学名誉教授 |
德国化学学会会长 | |
法兰克福大学兼职教授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米歇尔(HartmutMichel)出生于联邦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路德维希堡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他的父亲叫卡尔·米歇尔,母亲叫弗丽达·米歇尔。祖辈世代传下来的土地到了米歇尔祖父母那一辈儿已经不够生活。为了养家糊口,米歇尔的父亲白天到工厂做工匠活,他的母亲则在家里给人做衣服。到了晚上和星期六,还要到田里种地。
婚姻家庭
米歇尔的妻子的名字是伊诺娜·利格尔。两人育有一女一子,女儿的名字是安德里亚,儿子的名字是罗伯特·乔亚奇姆。
人物评价
“米歇尔(HartmutMichel)在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在细胞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机能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济大学评)
“米歇尔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是生物化学领域的学术权威。”(吉林大学评)
“米歇尔是国际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是膜蛋白结晶研究方面全球顶级的权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