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马库斯简介

马库斯简介

淘名人 2024-01-28 22:29 热度:

马库斯

马库斯(RudolphA.Marcus),1923年7月21日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马库斯于1943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1946年获得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1958年历任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58年任美国布鲁克林综合技术大学教授;1964年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7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5年任英国牛津大学教授;1978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199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马库斯主要从事理论化学方面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库斯

外文名:Rudolph A.Marcus

国籍:美国

出生地: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

出生日期:1923年7月21日

毕业院校:麦克吉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7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9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23年7月21日,马库斯(RudolphA.Marcus)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

1943年,获得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学士学位。

1946年,获得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1951年,先后在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1年—1958年,历任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58年,任美国布鲁克林综合技术大学教授。

1964年,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7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75年,任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1978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

199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马库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马库斯(Rudolph A.Marcus)研究之一是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的Marcus理论,几乎涉及化学学科中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各个分支领域,以及材料科学、分子器件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在单分子反应研究中,将早期的RRK理论发展为RRKM(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理论,是当前研究高能分子的一种重要理论工具。

学术论著

马库斯(Rudolph A.Marcus)编著的论著有《Electron transfer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On the Theory of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Electron Transfer》《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Electron-Transfer Theory》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年

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

1986年

哥德堡大学名誉教授

1988年

麦吉尔大学名誉教授

1993年

皇后大学名誉教授

1993年

新不伦瑞克大学名誉教授

1994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名誉教授

2005年

温州医学院名誉教授

2009年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马库斯(RudolphA.Marcus)的妻子的名字是劳拉·赫恩(LauraHearne),两人育有三个儿子,艾伦(Alan)、肯尼斯(Kenneth)和雷蒙德(Raymond)。

兴趣爱好

业余时间,马库斯喜欢弹钢琴。曾有过一段时间,他弹琴的时间比做研究的时间还长。他还非常喜欢历史,当他研究一个课题的时候,总是把课题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研究,首先发现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人物评价

“马库斯在理论化学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马库斯在创立和发展了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温州都市报》评)

“马库斯在理论化学动力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ProfessorRudolphA.Marcushasmademanyimportantcontributionstoawiderangeoffieldsintheoreticalchemicalkinetics)。”(沃尔夫基金会评)

人物影响

理论命名

1956年,马库斯(RudolphA.Marcus)提出了电子转移反应理论,被称之为“Marcus”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