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必治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必治
外文名:Bede Liu
国籍:美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4年9月
毕业院校:美国纽约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2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34年9月,刘必治生于上海。
1959年,获得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学位。
2002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刘必治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必治持续性地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促进了数字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化,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获得IEEE信号处理协会和电路与系统协会的协会最高奖。他提出基于微分PCM的1-bit信号处理方法,是CD唱机、A/D转换器等实现的理论基础,推动了CD播放机产业化;在数字滤波器领域,他提出的无乘法运算方法成为DCT(离散余弦变化)的核心方法,成为如今数字图像和视频处理的基础。他提出的FFT浮点运算误差分析是数字信号处理精度领域中的最早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为系统设计精度建立了标准,广泛运用于信号重建,对X光CT和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的数字视频运动向量计算新方法用于视频图像快速编码,图像自动内容分析新方法用于多媒体资料库检索,图像再编码新方法用于网络传输。他的这些基础性工作,对数字视频和多媒体技术进入家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提出的数字水印方法用于多媒体资料(
社会任职
刘必治担任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的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人物评价
刘必治是世界电子界造诣极高的专家和学术权威。(江苏省归国华侨联合会评)
刘必治是国际公认的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先驱者,对中国信号处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