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林奎斯特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安德森·林奎斯特
外文名:Anders Lindquist
国籍:瑞典
出生地:瑞典隆德
出生日期:1942年11月
毕业院校: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6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7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0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2年11月,安德森·林奎斯特(AndersLindquist)出生于瑞典隆德。
1967年,获得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工程物理学硕士学位。
1972年,获得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1972年—1974年,先后在佛罗里达大学、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任访问学者。
1974年,任肯塔基大学副教授。
1980年—1983年,任肯塔基大学教授。
1996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7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7月—2009年11月,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数学系主任。
2006年6月—2011年6月,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工业与应用数学政策中心主任。
2009年,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副教授。
2011年7月,任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讲席教授。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0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安德森·林奎斯特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安德森·林奎斯特的研究工作包括系统辨识、信号处理与滤波、随机与鲁棒控制等。他解决了该领域内一些具有普适性、关键性的基础理论问题,取得了原创性理论成果,他的代表性成果如下:
1、对Kalman滤波器设计问题提出了Non-Riccati方程求解算法,降低了算法复杂度,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被用于实际工程系统。对时滞随机系统提出了分离原理,形成了随机系统控制器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2、给出了有理协方差扩展问题的完全参数化解,解决了信号处理和鲁棒控制领域未解决的难题,发展了随机实现的几何理论,被称为“Lindquist-Picci理论”,被应用于模型简化、平滑、随机插值、信息融合、计量经济学、动态视觉和随机控制等方面。
3、在工程应用领域,解决了对鲁棒控制和谱估计具有意义的凸优化问题,为多个工程领域中大规模优化问题的求解奠定了理论基础。还将这些方法扩展到更一般的有理测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8年 | 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
1988年7月 | 中国科学院客座教授 |
1989年3月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
1994年3月 | 以色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
2004年3月 | 京都大学客座教授 |
2010年—2018年 | 《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评论》编委 |
2014年—2019年 | 《皇家学会会刊A》编委 |
2017年 | 中国石油大学荣誉教授 |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基础科学部副主席 | |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荣誉教授 | |
《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编委 | |
《EMS数学科学调查》编委 | |
烟台大学名誉教授 |
人物评价
“安德森·林奎斯特为推动中瑞两国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安德森·林奎斯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家外国专家局评)
“安德森·林奎斯特在控制系统工程、科学和技术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最优滤波、随机优化、随机实现理论和系统辨识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评)
“安德森·林奎斯特用坚持与勤奋谱写人生华章,为控制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上海交通大学评)
“安德森·林奎斯特为推动自动化系复杂系统优化理论的基础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评)
人物影响
理论命名
安德森·林奎斯特发展了随机实现的几何理论,被称为“Lindquist-Picci理论”。